潍坊人的一天是从肉火烧开始的。
3月17日清晨6时,天蒙蒙亮,跟往常一样,潍城区北门大街上的老潍县城隍庙火烧铺内,刚出炉的肉火烧散发出面香、馅香、火燎香,成为潍坊街头最诱人的味道。
新鲜出炉的火烧十分诱人。
走进火烧铺,金钩海米的海鲜香和肥而不腻的猪肉大葱香扑面而来。老板王丽英和店员们已经在火炉前忙碌了两个小时。趁着还没上客人,她们先制作需要真空包装的火烧,晾到架子上。
将火烧放到架子上晾凉,真空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
精细而不张扬的城隍庙肉火烧开启了潍坊人的新一天,也开启了潍坊火烧的“新阶段”。1992年,王丽英的父亲王金城在城隍庙街开了间火烧铺,并逐渐打响了城隍庙肉火烧的牌子,回头客日渐增多,城隍庙肉火烧成为许多潍坊人记忆里难忘的味道。
清晨六时,店员们在制作肉火烧。
如今,王丽英把从父亲手中学到的制作技艺传给了女儿丁红,自己则主要负责每天的原材料采购和店内服务工作。每天早上4点多,她都会先购置新鲜食材,然后再来店里与店员一起和面、调馅、做剂子。
王丽英(右)和女儿丁红(左)。
今年正月是王丽英近三年来最忙的一个月,很多许久未回家过年的潍坊人趁着春节假期专程来这家老字号回味家乡的味道,不少人更是将肉火烧打包带走,慰藉乡愁。
31年间,王丽英坚持用传统土炉烤制、纯手工制作,以保持肉火烧的纯正口感和独特的潍坊味道。城隍庙肉火烧制作技艺也因此被列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也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王丽英坚持用传统土炉制作火烧。
从城隍庙街到北门大街,从王金城到王丽英再到丁红,城隍庙肉火烧在传承中坚守传统技艺,不断创新模式,入“链”预制菜,真空包装的成品和半成品,让肉火烧打上“飞的”,插上翅膀,飞向全球各地,让更多人吃到正宗的潍坊肉火烧。
王丽英展示新鲜出炉的肉火烧。
6时30分,第一波客人到店。买上两个肉火烧,要上一碗豆腐脑,用纸包住肉火烧,左右各咬一小口,歪头一吹,将火烧内部的高温蒸汽排出,第三口才敢直接大嘴开咬,喷香的味道让人心满意足。
清晨,店里迎来第一波客人。
来自烟台的游客品尝潍坊肉火烧。
与此同时,潍坊街头数以百计的火烧铺子也都已开张,等待食客们来赴一场与肉火烧的早餐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