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丰时稔粮满仓,百姓殷实国兴旺。鸢都大地、沃野千里,不仅收获着岁岁丰收的喜悦,更播撒出乡村振兴、民富国强的期盼。
今天的潍坊已是获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农业强市,蔬菜生产产业化的“寿光模式”、贸工农一体化的“诸城模式”、农业产业化的“潍坊模式”跃动着创新的音符,广袤的潍坊大地成为一片希望的田野。
盐碱地变米粮川
2013年9月,山东潍坊寒亭区高里街道以台田方式整改的2万亩“农田+水田”里,种植的春谷、莲藕等作物已陆续进入成熟期,当地农民利用秋高气爽的大好天气进行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据悉,2011年以来,山东省和潍坊市两地财政划拨了3967万元,对寒亭区高里街道1万余亩大小不等的盐碱地进行了土地整改,形成了“上粮桑、下渔藕”的立体种植模式,让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富民的“聚宝盆”。
新华社发(孙树宝 摄)
2013年9月6日,
寒亭区高里街道农民在收割谷穗。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在莲藕池塘边上收割谷穗。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在晾晒刚收获的谷穗。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在晾晒刚收获的谷穗。
2013年9月6日,
一只鸡站在刚收获的谷穗上。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在晾晒刚收获的谷穗。
2013年9月6日,
一名农民在立体种植区域道路上骑行。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在挖莲藕。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将收获的莲藕运上岸。
2013年9月6日,
当地农民将收获的莲藕运上岸。
“一村一品”迎来红红火火
2021年10月,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4.5万余亩山楂迎来收获季。近年来,当地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引导农民开展“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殖,大力发展大樱桃、山楂、奶牛、畜禽等特色产业,并将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发(孙树宝 摄)
2021年10月12日,
临朐县寺头镇农民在采摘山楂。
2021年10月12日,
当地农民在采摘山楂。
2021年10月12日,
果农在收购站销售山楂。
2021年10月12日,
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
工作人员准备蒸山楂。
2021年10月12日,
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
工作人员准备蒸山楂。
2021年10月12日,
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
工作人员在加工特色山楂棒。
2021年10月12日,
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
工作人员在加工特色山楂棒。
2021年10月12日,
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
工作人员在加工特色山楂棒。
2021年10月12日,
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
工作人员在加工山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