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市集中供暖已正式开启,然而室内暖意融融的同时,“暖气病”也可能悄然来袭。由于供暖期室内通风减少、湿度降低,病菌易滋生繁殖,极易诱发呼吸道等相关不适症状,一起了解一下。
“暖气病”并非医学上的特定疾病,而是因室内温度超过25℃、湿度低于30%,再加上通风不良,共同引发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统称,常见表现为呼吸道干涩、口干舌燥、头晕胸闷、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等。记者走访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了解到,供暖期适宜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24℃,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

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瑞霞:
如果说这个室内的温度,它超过了26℃,我们主观上感觉比较燥热,就会降低我们机体的防御能力。如果这个湿度太低了,特别是我们呼吸道,它比较敏感,所以说如果太干燥的话,它就起不到本身的这个黏膜的屏障功能,也会引发这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专家同时提醒,开窗通风是预防“暖气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瑞霞:
冬季虽然寒冷,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我们每天应该进行两到三次的开窗通风,每次不低于半个小时,室内通风了以后,它可以防止细菌在屋内滋生,也避免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专家特别提醒,老人、儿童、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敏感人群,更需关注室内温湿度变化,若出现持续口干、咳嗽加重等症状,应及时调整环境或就医咨询,避免 “暖气病” 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