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玉清社区以热线办理为切口,通过前端赋能和情感赋能,将居民诉求从“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玉清社区正以主动作为和温情服务,走出一条高效闭环的热线办理新路径。
“社区电话比热线更管用”
玉清社区通过信息前置,在各小区居民群推送社区及物业24小时服务电话,畅通诉求直办渠道,并对处理过程实时反馈,打造居民的身边热线,确保居民“找得到人、办得成事”。如今,居民遇到问题可直接联系社区或物业,极大缩短了响应时间,从源头上减少了热线工单量。

△现场协调居民反映的问题
此外,玉清社区通过“社区书记接待日”“物业服务公开日”“律师进小区”等线下活动,推动治理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小区,将问题收集与矛盾化解端口前移。在社区与居民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不仅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精准捕捉到潜在诉求和治理盲点,更以专业、高效、透明的服务赢得居民认可,让“有事直接找社区”成为居民的共识。今年以来,玉清社区热线接收量同比下降44.51%,一次办结居民满意率超过92%。

△社区书记接待日活动
“现在多数问题可以通过线上电话和线下服务解决,真正让居民体验到‘社区比热线更快捷、更管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玉清社区党委书记王雅琴说。
“从投诉者到共建者”
“王书记,我们单元楼道照明坏了,大家外出黑灯瞎火的摔倒了怎么办,我打热线也是转给你,你就直接处理吧。”11月12日晚上,王雅琴接到了清馨园小区居民宿女士的电话。经过了解,当天晚上,清馨园小区一号楼整个单元的楼道公共照明灯不亮,王雅琴立即联系物业负责人进行维修,不到1个半小时问题便被成功解决。“以前打热线要层层转、等答复,现在社区、物业电话就在群里,我们平时发现什么问题直接就联系社区解决了。”宿女士说。
从“打热线”到“找书记”,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社区书记亲抓攻坚,主动对接热线投诉人员,建立个性化沟通渠道的结果,也是社区长期耐心沟通、及时回应诉求所积累的信任。如今,玉清社区的居民不再只是问题的提出者,更成为社区事务的参与者和建议者,真正实现了从“管理居民”向“服务居民”再到“共建共治共享”的跃升。
△社区书记敲门走访、前置问需
“处理一件、警示一片”
解决一个问题只是起点,防范一类问题才是关键。前段时间,社区接到玉泉新城小区居民投诉,因消防通道停放了一辆三轮车,导致来电人在与其他车辆会车时产生剐蹭。在处理该问题时,社区并未止步于协调处置,而是首先安抚车主情绪,赢得信任后再推动物业落实管理责任。更重要的是,以此案为警示,社区立即组织各小区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隐患、强化日常巡查,加强消防通道管理,真正做到“事心双解、标本兼治”。

△消防安全检查
此外,针对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社区利用物业经理周例会,强化思想共识,明确将“投诉量”与“解决率”作为物业服务的核心指标。严格禁止因捆绑收费、服务态度差等主观原因引发的投诉,倒逼物业提升服务品质。同时,严格落实物业服务相关重大事项进行报备的制度,提前研判风险,推动治理责任前移至“最小单元”。
玉清社区通过“前端赋能”畅通民意渠道,通过“情感赋能”构建信任桥梁,通过“举一反三”推动系统解决,通过“办结回访”提升治理效能,形成了“受理—解决—跟踪—巩固”的全周期管理闭环,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与依赖。
下步,新城街道将聚焦居民反映的高频问题和共性需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热线成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线”,让基层治理更有精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