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仅 0.1 毫米厚的薄膜,承载着一位科学家“为国造膜”的使命担当,更是中国环保产业与高端材料领域自主创新的鲜活注脚。今天让我们走进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对话总工程师傅荣强,探寻这张“薄如蝉翼”的膜背后的“大能量”。
一张厚度约0.1毫米的膜能有多大用途?它能从盐湖中提取锂元素,能将海水淡化,能把工业废水废料转化为宝贵资源,还能作为氢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在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傅荣强正带领团队围绕“均相离子交换膜分支双极膜”展开应用场景分析实验。这套装置主要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中含盐废水的处理及盐湖提锂等,目前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傅荣强:这个膜非常特殊,它是把两个膜层贴合在一起,中间还有个催化剂,它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够把盐变成酸和碱。我们很多的化工厂,它要用到很多酸和碱,酸和碱变成盐,现在一般的处理工艺把这个盐变成固体盐,但这盐里面含有机物,最终变成一个固废或者危废,但是利用我们的双极膜技术,我们可以把这盐又变回了酸和碱,酸和碱回流到生产工艺的前端,实现酸、碱、盐的一个循环再利用。
傅荣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先后在韩国、新加坡专注于电渗析法与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是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科研专家。2013 年,为实现“为国造膜”的理想,他毅然放弃国外高薪来到潍坊高新区,扛起了山东天维膜科研创新的大旗,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高端科研人才的重视,也成为傅荣强扎根在此的重要支撑。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傅荣强:政府部门对人才是很重视的,会帮我们解决我们一些后顾之忧,就比如说我孩子的入学也好、户口也好,都是在这个政策范围之内非常快地解决了,从各方面角度来说,都是支持我们这个项目往前走。
目前,傅荣强和团队共开发出6种均相电渗析膜产品,建成年产20万平方米电渗析膜和500套电渗析装置生产线,在化工、冶金、纺织等行业1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100余万平方米,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傅荣强:之前我们做均相离子交换膜的时候,当我们天维没有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国外产品在国内的售价达到了1500块钱一平米,随着我们天维和国内的厂家推出这个膜产品的时候,国外产品在国内售价也就只有500块钱。
在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傅荣强更将“培养年轻科研力量”作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企业、为行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傅荣强:我觉得在一个团体里面,一个人做事情其实非常小,最重要是要有一群人一起去干这个活。我希望我的团队的人,任何一个人,他能够在他自己这个领域里面,能够独当一面。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王伟:我加入傅博士团队10年了,每当我们遇到科研挫折时,博士总会耐心鼓励指导我们积极探索。博士精湛的膜技术以及对科研的严谨态度,感染着我们团队每一个人。我们也以博士为榜样,希望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