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地化实践,将社区居委会力量与基层警务资源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以“组织联建、普法联宣、信息联采、矛盾联调、人员联控、安全联管、治安联防、服务联办”八联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警社共治”模式,把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拧成了服务群众的“一股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警格+网格”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一是打造警社共治平台。深耕“警格+网格”融合治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专业优势与网格员群众优势,以全区社区、网格为依托,构建“区级统筹—部门协同—街道主抓—社区落实”联动体系。创新推行22名社区民警“一肩双挑”,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明确“警社双岗同责”,实现“党务引领、警务支撑、政务协同”有效衔接。二是构建协同联动模式。对居民普通诉求或日常问题实行首接负责制,按照社区网格员排查上报、辖区民警核查跟踪的工作流程实现风险闭环管理,简化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调解。对超出基层处置能力的复杂问题,发挥“网格吹哨”作用,社区即时“吹哨”,街道(发展区)、公安分局、相关职能部门实时“接哨”、联合处置。今年以来,召开7次专项工作推进会,联动化解重大风险事项27起。三是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建立“警社周会诊”联席会议机制,每周组织民警、社区书记、物业代表等召开“社情民意联席会议”,收集汇总社情民意,围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和治安问题治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同享、决策同商,已累计召开168 次联席会议,实现“小事当场办、难事共商办”。
“警防+民防” 打造治安防控体系
一是聚焦风险隐患治理。推行“网格普检+警务专查+部门联治”三级安全监管模式,联动检查单位场所900余家次,整改隐患100余处,清理公共区域隐患200 余处。创新“平安合伙人”模式,组建64支治安巡防队、290人“义警”队伍,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突发事件快处置。今年以来已开展巡防600余次,提供治安线索17 条,协助破获案件9起。二是聚焦矛盾纠纷化解。采用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特邀民警+N名志愿者的“1+1+1+N”模式,由网格长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跟进心理疏导,实现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成功化解小区噪音扰民等矛盾纠纷19 起,矛盾纠纷首调化解率达90%。
“警务+服务”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数智赋能打造智慧警务。创新推出“警察小店”“警务超市”服务平台,按照“定点+流动”“实体+虚拟”模式,推进警务服务进集市、企业、学校等,打造群众身边的警务服务点。将“一窗通办”警务室搬进潍柴、歌尔等大型企业以及潍坊学院等高校,设立不打烊“平安驿站”,实现工作人员由“坐等审批”向“上门服务”转变,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已服务企业和学校职工3300余人次,年均办理出入境业务5000余笔。二是窗口前移优化便民服务。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警社服务专窗”、派出所巡回工位,推动高频警务服务窗口前移、下沉社区。推出“特殊群体上门办”特色服务事项29个,针对身份证换证高峰,推出“社区蹲点办”服务,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体验。今年高考期间,在各考点“户籍窗口服务点”配备临时身份证制作机,为6名考生解决遗失身份证等问题。三是多元协同精准普法宣传。探索警社联合普法新模式,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调解”帮助560家商铺规避交易风险,化解货款、租赁、劳务等方面纠纷600余起,同时强化特色普法阵地建设,利用60个社区服务大厅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国际禁毒日、反诈等宣传140余次。打造“警务超市+流动普法站”特色品牌,覆盖商圈、楼宇、小区、校园、集市等多元场景,针对性普及反诈、消防安全、禁毒等知识,提升居民法治素养和自防能力,目前已联合开展普法联宣活动8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