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奋斗者说 | 兰州没有兰州拉面,但潍坊有小杨拉面
来源:潍坊高新融媒记者杨涛、曲洁、卢文璇、董春晖  日期:2025年03月21日

在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商圈小区,几乎都可以找到拉面店,它们分散而立,为一众食客提供托底选择。


在山东潍坊,就有一家土生土长的拉面店——小杨拉面。


潍坊高新区创业街与蓉花路的丁字路口,小杨拉面的总店和首店隔路相望,成掎角之势,攻守之间写就了一段餐饮传奇。“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相辅相成”,用这碗面形容创始人杨风的创业故事再合适不过。


小杨拉面店内的“红烧牛肉面”深受食客欢迎,甚至有人开车穿过大半个城,只为吃这一碗面。

一碗清汤勾几勺辣椒油,翠绿的潍县萝卜点缀其中,如果“奢侈点”再添几块红烧牛肉,一口咸香油润的面条入口,劲道弹牙间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今年50岁的杨风,回想起年轻时走过的创业路,依然会感慨地说:“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胆子是真的大!”


饭店、歌厅、理发店、出租车……杨风坦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新潮、时髦、风险性略高的新项目他都干过,虽小赚一笔,但都没坚持下来。


1999年,回到潍坊的杨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下一个新项目。“我很爱吃面条,当时我常去一家拉面店,也是这家店启发了我”,杨风当即决定自己也要开一家拉面店。


回想自己的第一家门店,杨风笑着说,“有点寒酸。”

2个人、5张桌椅、20副碗筷、30平方米的门头……就这样,一个没有合作伙伴、没有成熟经验、没有运营计划的拉面店在苇湾社区低调亮相,那时还没挂小杨拉面的牌子。

“那时候太难了,租下门店之后,置办碗筷的钱都凑不起来。”身边人都不看好,杨风仍硬着头皮把店开了起来,起初新店客源不稳定,有赚有赔,情况终于在年底最后一个月扭转,“侥幸”挣了一万多元。

“我当时就知道,选择做拉面是对的。”杨风做拉面的决心更加坚定。不久后,在潍坊高新区创业街上便出现了一家拉面店,这就是“小杨拉面”的首店。

“始终觉得口味不够好,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杨风回忆道。

进入千禧年(2000年),杨风就独自一人坐上去兰州的绿皮火车,去“中国拉面第一城”看看。



冥冥中自有安排,就在火车上,杨风遇到了自己的恩师——马银虎。


“认识我师傅的时候,他已经55岁了,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做了一辈子牛肉面。我当时就想好了,一定要跟着他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风的努力下,终于说服马银虎和自己一起来到山东潍坊,做了他两年的“关门弟子”。

“从2000年到2002年,师傅手把手教我做面的全部工序,同时我也在思考,怎么和潍坊本地口味做一些融合、改进。”杨风并不想原样照搬,而是想创新一下。

两年后,有着传统兰州风味的清汤牛肉面和有着创新风味的红烧牛肉面一经推出一炮而红,回头客络绎不绝,从这时开始,“小杨拉面”开始在潍坊街头“遍地开花”。

让一碗面吃起来汤鲜味美、甘旨肥浓的关窍多如牛毛——高汤、佐料、火候……经过系统学习后的杨风发现,即使掌握了这些关键要领,一碗面仍然在口味上有所欠缺,问题到底出在哪?


深究之后,杨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辣椒油。

“全国各地出产的辣椒风味各有不同,做出来的辣椒油更是不一样。”发现问题后的杨风,在接下来十年时间里,尝遍甘肃、四川、陕西等全国各地的辣椒,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制成“小杨拉面”独创的辣椒油,香而不辣的风味获得食客们的一致好评。


目前,已有60余家“小杨拉面”遍布潍坊各县市区,全国合作门店超过100家。


从最初的30平方米小店到全国100多家合作门店,从孤身一人到儿女双全,杨风说,“‘小杨拉面’根就在潍坊,我的根也扎在潍坊。”


20多年一路走来,杨风把一碗面做得风生水起,也让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2003年,‘小杨拉面’的经营进入平稳期后,我就开始招呼村里人来务工,开个门店,看着他们把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也高兴。”杨风说。


回望来时路,杨风总把“没什么可说的”挂在嘴上,却总在提起一碗面的时候,眼中熠熠发光。
“您觉得奋斗的意义是什么?”


“干好自己的事,挣干干净净的钱,过好自己的日子,我觉得就是奋斗的意义。”


“有什么梦想?”


“希望有一天孩子们可以带着‘小杨拉面’走出去,让更多人尝尝这碗面。”
“一碗面,温暖了一座城市;一碗面,蕴藏了一种情怀!”
店里墙上的这句话,是“小杨拉面”创立的初心,也是不断走下去的动力。
当着兰州人的面提到“拉面”,兰州人肯定会纠正你,兰州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
但潍坊有小杨拉面。
一碗面,是盛在碗里的文化符号,融合着故土的基因与风味。“潍坊这座城市成就了小杨拉面”,小杨拉面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当有一天,“小杨拉面”走向更远方、走上更多人的餐桌,也许杨风的梦想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 马汶君 二审:柳翠瑛 三审:周锦江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