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小巷熟人
来源:潍坊高新  日期:2024年06月30日

下午5点,木兰巷与梧桐巷交叉口的小广场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纳凉休闲的居民。

“过来,墨仔。”

入口处正爬上圆石墩的男孩滑下来,蹦蹦跳跳跑过来。

“给你一块糖,”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副书记郭晓萌拉起男孩的手,一边笑着介绍,“前面小区聂姐家的孩子,熟。”

经历三次搬家,鸢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迁址梧桐巷仅一年,老中青幼,几乎处处可见熟人。

“变化大、环境好,放在以前不敢想,现在都跟自家人一样。”居民王建伟说。

以前,月均投诉约30件。热线办理、邻里纠纷、物业服务等诸多事项,常有即不在职责范围也没有解决模式的难题。

金马路、福寿东街、富华路、东风东街围成一个圈,几条小巷串联起梧桐小院、秋月园等12个小区,这就是鸢都社区,7名工作人员,要服务8000余名居民。“一定要把居民的心捂暖了!”鸢都社区党委书记甄杰说。

“梧桐树下幸福里”,七个字,一句话,摆在社区文化广场最明显的地方,也摆在鸢都社区党员干部心里最重的位置。

~2

让小巷热闹起来!

社区组建起大党委,驻区单位负责人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辖区商户变身“红色合伙人”,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等优势资源齐加入,“幸福敲门送医上门”“快乐暑期公益课堂”“社区微业”……一个个诉求被项目化、专业化满足。

“发挥小巷地缘优势,党组织带头干、党员带头干。”甄杰说,党建引领下,让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充分融合,共同打造“幸福里”。

家住金马家园的苗丽阿姨常来做志愿者,退休后,跟随义工学了一手理发的本事。

“老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服务。”苗丽的工具很简单,一把梳子、两把剪刀、一把推子、一块海绵,还有两个发夹,“老人要求短点,利索就行,可不能理坏了。”

每周三理发角会开展公益理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来的志愿者,有时是附近美发店的造型师,有时是像苗丽阿姨这样的党员志愿者。

满头银发的魏奶奶是上午的第三位顾客,早就和苗丽成了老相识,不必提要求,反而和社区工作人员唠起了嗑:“你们做得真不错,也不容易。做群众工作百分百满意是不可能的,咱们互相理解。”

微信图片_20230727084819

互相理解,主动参与,“熟人社区”有了更多人情味。鸢都太极队、红色绣娘手工队、能工巧匠库、公益市集,越来越多党员、居民加入进来。

在郭晓萌的微信中,搜索某个小区,都会出现一长串的好友名字,解决了诉求的居民也会带来想不到的惊喜——有人主动传话晨练成员注意噪音,有人协助修建车棚入户签字,有人拉来专业老师组建社区自己的“老年大学”……

“快来坐,聊聊天啊。”

晚上8点,党群服务中心还亮着灯,微光下的小广场一片欢声笑语。郭晓萌热情地招呼着进门的阿姨。

“一亮灯就有居民进来,”郭晓萌说,平常去小区,总有热情的居民见面就往家里拉,心里暖暖的很亲切,所以自己加班的时候也仍然敞开门,随时“欢迎回家”。

【篇后】

物价局小区居民曾经联合给鸢都社区写过一封感谢信。信上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和蔼可亲、热情相对,有问必答、有事必办,和群众融为一体,真不愧是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合格勤务员,使我们感受到有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七一”之际,向党的好儿女致敬,愿做更优秀的人民勤务员。

潍坊高新融媒记者:杨世超


责任编辑: 柳翠瑛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