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区内产业集群加速发展、配套企业数量众多的特点,潍坊高新区采取工业地产模式,由国资公司按照项目要求建设高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并通过项目入园筛选、履约协议核检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走进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记者看到,道路两侧厂房林立,车间内机器轰鸣。该园区是潍坊市和高新区重点打造的“双招双引”高位平台,总规划面积3万亩,规划引进企业500家以上。
山东高创动力科技园建设运营公司总经理 郭嘉梁
高创集团专门成立高创动力科技园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科学规划布局,统一投资建设,对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等用途用地合理集中,产业园模式组合建设。
记者了解到,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一期项目用地618亩,亩均投资1400万元,是国家级开发区要求投资强度的4倍。
山东高创动力科技园建设运营公司总经理 郭嘉梁
企业可“拎包入驻”,大企业比邻而居,助力投资企业轻装上阵,将资金全部投入设备、研发,投产即可见效,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目前有聚源电子、宇太智能、铭弘科技、银轮科技等16家企业投产达效,另有多家企业正在对接洽谈。
为提高项目落地质效,潍坊高新区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的同时,还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入园企业与运营的国资公司签订《入园监管协议》,对投资强度、投产时间、产值税收强度、能耗标准、环保要求、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达不到要求的及时清退。
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分局党总支委员 李晓辉
我们严格用地监管,要求入驻企业来了就得是规模化、来了就得是高精尖、来了就得是新动能。
随着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愈加凸显,一大批全国甚至全球知名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园区提出用地需求:浙江银轮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六排放尾气后处理系统生产项目”,总投资1.4亿元,需要厂房1.5万平方米;宇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热管理系统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需要厂房0.8万平方米……
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分局党总支委员 李晓辉
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大项目,从用地等10个方面制定31条具体支持激励措施,园区按照高新区工业用地最低限价70%作为土地出让底价,为企业降低用地成本。
通过工业地产模式,潍坊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显著提高,产业虹吸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已落地全球细分行业领军企业3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外资企业12家,聚源电子等6家企业实现当年入驻当年投产。(潍坊高新融媒记者: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