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王立(化名)和“奶奶”吕峰来到潍坊高新区(上海)新纪元学校,向校长徐昕和老师代表送上锦旗,还捐赠了一些书籍以示感谢。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王立,在两次采访之后,这份“感谢”背后的感人故事逐渐清晰。
图|李凯
初见王立,是在一个阳光刺眼的午后。在奎文区益寿堂养老服务中心,这个16岁的男孩,一头短发、眉清目秀,一米八几的个头,十分显眼,他和院里的人都很熟络,偶尔会和人搭个话帮把手。
这里是王立的“家”,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8年。不久前中考刚刚结束,王立暂时从紧张的学业中抽身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提起刚刚结束的中考,他只说,感觉考得还不错,说得更多的,则是对吕奶奶和学校老师的感谢。
安家养老院
王立和“奶奶”吕峰的故事始于一次走访。
2013年,时任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书记的吕峰因为工作关系到王立家中走访,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没人想到,这次见面会将他们的人生绑定。
那一年,王立5岁,母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一时不知去向,母子俩在孩子姥姥的拉扯下艰难度日。
麻绳专挑细处断。就在王立读二年级的时候,姥姥的离世让这个家庭彻底失去支撑。彼时,吕峰也已从社区岗位上退休,承包了养老中心,在得知情况后,毅然将王立和母亲接到了养老中心,直到现在。

入读新学校
从三年级开始,王立转入高新区新纪元学校学习,给校长徐昕的第一印象是:性格腼腆、不善言辞、眼神闪躲。

人生下一程
多年来,吕峰不管工作、生活多么忙碌,也要不断督促王立学习,她说,看到王立,时常想起自己的经历。
9岁时母亲去世,14岁时父亲去世,吕峰成了孤儿,不得不跟随亲戚生活,面对每天繁重的劳动,学习成了吕峰唯一的寄托。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恢复升学考试,吕峰通过中考,考上了高中,不幸的是,在生活的压力下,半年后选择了退学,这也成了她一生的遗憾。自己失学的经历感同身受,让吕峰格外心疼王立。
每逢周末或是假期,王立从学校返回养老院,吕峰都会带他回家,给他做好吃的,陪他聊天玩耍。“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王立,他早就是我们家的一员。过年的时候,我们也会一起带着王立出门拜年挣压岁钱。”吕峰说。
2019年,因为乳腺肿瘤,吕峰做了手术,这几年身体一直在恢复当中,照顾王立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分担妈妈的压力,吕峰的儿子主动承担起照顾王立的责任,平时周末节假日返校接送,回家的日常都照顾得尽心细致。
在一个大约70厘米长、50厘米宽的册子里,吕峰细心保存着王立从小到大获得的证书和奖状,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奶奶”爱的方式。
在吕峰看来,王立内心很敏感,虽然不善表达,但是他能感受到大家对他的爱。在采访中,王立说,感谢吕奶奶和学校老师,感谢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进入高中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会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
两个月后,王立将开启他的高中生活。潍坊新纪元学校高中部也将接过爱的接力棒,把新纪元教育集团博爱的精神传递下去。
现在,王立正在享受短暂的假期,吕峰则忙着为他接下来的升学做准备。
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经过磨砺,好事终将如花朵般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