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鹏

早上8点多,焦绪存走进店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准备迎接顾客。刚刚放下扫把,预约电话就来了。
这家理发店营业将近20年,迎来送往无数顾客。不过店主焦绪存理发的故事要从1999年说起。
给父亲当学徒
那年,焦绪存15岁,初中毕业升学失败后,不得不提前步入社会。当班里同学纷纷选择厨师、汽修、装修等行业时,焦绪存在父亲的乡镇家庭理发店做起了学徒。
选择理发并非焦绪存对未来的特定规划,相反是由于“不知道干点啥”。父亲觉得,一个孩子不知道干什么很正常,那就从自己家的理发店干起吧。


给父亲打下手、给顾客洗头是焦绪存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状态”。“有时候我会争取一些给顾客刮脸的机会,当然这些顾客都是周边的熟客。
上手实操,是每一个学徒心心念念的时刻,但焦绪存的“第一次上手”有些随意——7岁的堂弟“稀里糊涂”成了第一个“顾客”。
“有一天父亲忙完店里的活回家,我带着堂弟去店里打扫收拾,突然有一个想法,拿堂弟练练手吧,一个多小时鼓捣了一个小平头。”焦绪存回忆。
焦绪存勤快、好琢磨,进步也快。父亲有事外出,也会把店放心地交给焦绪存,但在焦绪存加入之前,有事就只能关门。
那时的乡镇理发店,没有发型设计一说,进门理发就是长发剪短。年纪轻、“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当时的焦绪存觉得“理发原来这么简单”,自己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失败的“单飞”
“翅膀硬了,就想单飞。”当焦绪存萌生创业的想法时,父亲没有反对,而是拿出2000元钱给予支持。
十平米的店面、一个人、一把理发椅——17岁时,焦绪存在老家高密市区开始了自己的“单飞”创业之路。
创业,就像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满怀期望却又前路茫茫。
与乡镇相比,在城区,单一的长发剪短是毫无竞争力的。慢慢地,焦绪存开始感受到压力,一年之后,第一次创业草草收场。
这次失败让焦绪存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跳出乡镇理发店,去学习更多技术,才是出路。”
2002年,焦绪存来到潍坊,先后在两家连锁理发店打工学习,三年多时间,他不放过任何锻炼的机会,学习服务顾客、学习发型设计,甚至留意店内管理,在此期间,也积累了自己固定的顾客。
闯荡闹市区
2005年秋天,焦绪存在东风街与新华路路口附近租下店面,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并取名“卓越造型”。


“当年冬天沃尔玛开业,这一带变得更加繁华,不过繁华也意味着竞争。”焦绪存回忆说,算上自家店面,在100多米的直线范围内,5家理发店扎堆竞争。
既然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还要在此开店?焦绪存自信地说:“因为我相信自己的技术。”与初次创业的盲目不同,这一次,焦绪存真的“出徒”了。
“跟大多数店铺一样,开业第一年都不容易,熬过去就好了。”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灵活的经营,以及三年学习积累的顾客,焦绪存很快站稳了脚跟,“没多久,旁边的理发店就都关门了。”
无论是造型、手法、工具还是顾客群体,焦绪存走上一条与父亲的“老手艺”完全不同的路。
2010年,房租到期,焦绪存把店面搬迁到现在的位置——胜利街金马路路口西南角。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理发店的经营不仅没有因为迁址而受到影响,周边的新顾客越来越多,以前的老顾客也会专门跑过来理发。
发型,代表一个人的个性、风格、精气神。焦绪存记着老顾客的偏好,准确获取新顾客的诉求,“顾客怀着期待走进店里,带着怨气离开就不好了。”
就像父亲那样,做的实在,顾客才会记得。“卓越开业将近20年了,有不少顾客从开业到现在一直找我理发。”顾客的信任和青睐,是焦绪存最值得说道的事儿。
20多年,焦绪存的创业之路,不疾不徐、平稳踏实。
“我父亲今年70多岁了,还在守着自己的理发店。”年少时心高气盛笃定要和父亲走“不同路线”的焦绪存,现在开始理解他,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用心干好理发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