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8年起扎根潍坊76年,潍柴用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着“国际动力城”的名片,引领和带动着潍坊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发展。而潍坊市也用自己独有的温度和厚度,支持潍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深度竞逐国际市场大舞台。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市携手演绎着一曲相互成就、双向奔赴的铿锵乐章。
融媒体记者:
我现在是在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作为潍坊市与潍柴集团共同打造的国际化、专业化的招引平台,已经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高地,目前已经入驻达产企业16家,其中不乏像泰科电子这样的全球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泰科电子、德国克诺尔、法国道达尔,动力装备国际配套产业园内满满的国际化元素,同样潍柴的行业影响力也吸引着国内高精尖企业不远千里来投。作为潍柴的配套企业,山东银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早早就嗅到了商机,从浙江落户潍坊。
山东银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挺华
物流成本仅仅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潍柴的身边搞配套,能最迅速最直接地感受潍柴的新理念、掌握新趋势,能够尽快地调整我们的研发和生产,以确保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产业链。
作为动力装备产业链总链主和氢能源产业链链主,近年来潍柴以构建全球最大动力产业集群为己任,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大动作频出,新项目不断,新百万台数字化动力产业基地、潍柴雷沃重工大马力智能拖拉机新工厂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潍坊产业链条的韧性与安全,也带动了一批链上企业高速发展。时下,华丰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感受着订单猛增的喜悦,作为潍柴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始终以创新驱动发展,将供应链做成了“共赢链”。
华丰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刘翔
潍柴对于零部件的供应要求是相当高的,进入潍柴的配套体系后,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战略规划自我调整,一方面努力对标潍柴的先进管理经验,另一发面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上不断倒逼自己创新突破。
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和产业链短板,潍坊市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精准发力支持潍柴龙头做大,产业领航,潍柴也不断丰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强链条、壮大集群。2023年,以潍柴为核心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
潍坊市工信局规划和技术改造科科长 于洋
潍坊衍生出了“龙头企业+本地园区化配套”的产业链协作发展模式,以内燃机为产业链核心节点,打造了专业化的协作和配套链条,集群本地配套率早已超过50%,近年来突破技术封锁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潍柴还通过“中国第二故乡”战略,将海外成熟产业引入潍坊投资建厂,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落地。10年前,博杜安(潍坊)工厂落地。2023年至今都在满负荷生产,产品返销欧洲,成功进入全球大型数据工程中心等高端市场。德国林德液压产业园二期项目也于去年11月份投产,现如今,国内生产的高端液压件得益于成本优势,已全面返销德国。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潍柴集团董事长、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26年改革创新发展,潍柴与潍坊市建立了深度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协同共赢的政企关系,潍坊给了潍柴孕育梦想的土壤,让潍柴在阳光雨露中由小变大茁壮成长,潍坊助力潍柴腾飞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装备跨国集团。
无论是1998年的潍柴改革,还是收购湘火炬,以潍柴为主体成立山东重工集团,在潍柴集团做强做大的路上,潍坊始终是背后默默无闻的支持者。今年2月份,潍坊市人民政府与山东重工潍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座城与一个企业正续写新的双向奔赴。明天请继续收看“动力澎湃看潍柴”系列报道第三集——《高质量发展的潍柴密码》。(潍坊高新融媒记者: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