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曲洁
在繁忙的早高峰时段,每一家氤氲着热气的包子铺都身负光荣使命,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休息”的奋斗姿态,为每一位打工人续上和前一天全然无差的蒸包、汤包、小笼包、豆浆、茶叶蛋——这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打工套餐”。


从凌晨3点到上午9点,和面、包包子、上蒸笼......一气呵成的人工作业对体力的消耗巨大,正因如此,包子铺的老板多是青壮年群体。但在潍坊高新区怡和第一城沿街有一家“老台门汤包”店,老板已经63岁了,周边上班的常客都叫他马叔,马叔的老伴儿也被嘴甜的年轻人们一口一个“孙姨”叫着。
“退休了,想找点事干,更是为了孩子”
2021年底,老家山东聊城的马叔和老伴儿孙姨顺利退休,三个孩子中老大、老二已经在老家结婚生子,生活平淡幸福。每个月有着稳定退休金的老两口本该享福的年纪,为啥在他乡开了间累人的包子店?马叔坦言,“都是为了陪孩子”。


老两口放心不下自己的小儿子,“一退休,我俩就来了,最主要是为了陪孩子,开这个包子店也是想找点事情做。”
说干就干,退休后的老两口便到临沂进行了专业的技术培训,2022年7月中旬,老台门汤包正式营业。
“挣多少钱是其次,要对得起良心”
店里除了马叔和孙姨,还有一对夫妻,是老两口在外务工的亲戚,听说马叔开了店,立马赶来帮忙。


干净卫生的环境、扎实健康的用料,让小店短短一年多就收获了不少“铁粉”。“年后十六才开门,有好几个客人还‘质问’我们,怎么开门这么晚?”说到这里,老两口一起开心地笑了。
细水长流的幸福
在马叔和孙姨的身上,可以看到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细致的规划、宏伟的目标,生活其实就像蒸一笼包子那样简单——和面、调馅、包包子,上班、下班、照顾子女......这样的一辈子也许少了些波澜,但踏踏实实、细水长流的幸福始终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