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小店故事 | 退休再创业,60岁的马叔开了间包子铺
来源:潍坊高新传媒  日期:2024年04月26日

文 | 曲洁

图 | 杨涛

在繁忙的早高峰时段,每一家氤氲着热气的包子铺都身负光荣使命,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休息”的奋斗姿态,为每一位打工人续上和前一天全然无差的蒸包、汤包、小笼包、豆浆、茶叶蛋——这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打工套餐”。

从凌晨3点到上午9点,和面、包包子、上蒸笼......一气呵成的人工作业对体力的消耗巨大,正因如此,包子铺的老板多是青壮年群体。但在潍坊高新区怡和第一城沿街有一家“老台门汤包”店,老板已经63岁了,周边上班的常客都叫他马叔,马叔的老伴儿也被嘴甜的年轻人们一口一个“孙姨”叫着。

“退休了,想找点事干,更是为了孩子”

2021年底,老家山东聊城的马叔和老伴儿孙姨顺利退休,三个孩子中老大、老二已经在老家结婚生子,生活平淡幸福。每个月有着稳定退休金的老两口本该享福的年纪,为啥在他乡开了间累人的包子店?马叔坦言,“都是为了陪孩子”。


小儿子今年15岁,已在潍坊高新区上了5年学。在小马10岁那年,通过老乡、朋友推荐,老两口一起到位于潍坊高新区的瀚声学校进行了解,“教学环境、师资很好,学校食堂伙食也挺不错的”,一致决定把小马送到这里,只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从此,小马开始了住校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校车专门接送这些外地求学的孩子们往返于老家和学校之间。
潍坊到聊城300多公里,一年下来老人和孩子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老两口放心不下自己的小儿子,“一退休,我俩就来了,最主要是为了陪孩子,开这个包子店也是想找点事情做。”

说干就干,退休后的老两口便到临沂进行了专业的技术培训,2022年7月中旬,老台门汤包正式营业。

“挣多少钱是其次,要对得起良心”

店里除了马叔和孙姨,还有一对夫妻,是老两口在外务工的亲戚,听说马叔开了店,立马赶来帮忙。

“四个人也忙不过来,没想到开一家店这么累,操心的事情太多了。”60岁的孙姨用略带抱怨的语气笑着说。
每天凌晨3点开始在店里忙活,直到上午9点早高峰结束,笼屉上方喷涌的热气才“偃旗息鼓”。

开店之后的客流量并没有想象中多。每天300多个包子,要承担一年的房租、两个亲戚的工资以及店里的日常开销,算下来几乎没什么利润,顶多赚个零花钱”。
短暂的沉默之后,孙姨开口,“面粉都是八星的五得利,调料用海天的,猪肉低于12块的我们都不要……店里用的材料都是好的,干干净净的”“一辈子没干过骗人的事,这个年纪了,更不会为了挣钱去骗人。”几乎不计成本的用料,让本来油水不多的利润一低再低。

干净卫生的环境、扎实健康的用料,让小店短短一年多就收获了不少“铁粉”。“年后十六才开门,有好几个客人还‘质问’我们,怎么开门这么晚?”说到这里,老两口一起开心地笑了。

细水长流的幸福

因为陪孩子来到潍坊、耳顺之年老两口相伴再创业、以一个包子闯进潍坊人的早餐榜单——“陪伴”二字也在这两位老人身上变得长情起来。

在马叔和孙姨的身上,可以看到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细致的规划、宏伟的目标,生活其实就像蒸一笼包子那样简单——和面、调馅、包包子,上班、下班、照顾子女......这样的一辈子也许少了些波澜,但踏踏实实、细水长流的幸福始终都在。

虽然是一个外乡人,但马叔说这里和老家没什么两样,“大家都很热情实在!店邻居有啥事都你帮我我帮你,开店以来,很多回头客都说包子好吃......挺累的,但也挺幸福的。”
采访结束当天,是今年春天最后一次降温,天空阴阴的,下着小雨。在离开的时候,看到了平淡却触动的一幕——孙姨微躬着身子,在有些幽暗的房间里擦着手边的桌子,马叔回头看了看忙碌的老伴,随手打开了店里的灯,在明亮的灯光下,两个人的影子被拉得细细的、长长的……


责任编辑: 马汶君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