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米,是头发丝直径的几十分之一。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直观感受到。然而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高级技师、三坐标检验员张云涛正是因为在测量中对每1微米的极致追求,才淬炼出卓越技能,不断用匠心铸就“更高精度”。
在张云涛工位旁的一个普通铁皮柜里,放着他从业以来获得的荣誉证书、竞赛奖牌等,当翻到一本质检员竞赛特等奖证书时,张云涛感触颇多。首次“国赛之旅”、对手“高手如云”,最终“勇夺桂冠”,是他最大的感受。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三坐标检验员 张云涛
专门抽了很长一段时间,业余时间,每天下了班以后有针对性地练习,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既然已经报了名,就往最好的方向去做。刚开始听到没怎么反应过来,但是过了一会儿想了想,我是第一名,我就感觉自己付出一切都值得,也是别人对我的一种肯定,我自己也觉得这个奖项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成绩的取得源于张云涛一以贯之的勤学善思,更源于他20年如一日的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自2004年到潍柴工作以来,张云涛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中的三坐标检验工作。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三坐标检验员 张云涛
每个零件、每个孔、每个平面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它有一个允许的变动量,我就是通过三坐标测量机测量一下位置是否在变动量允许的范围内,这个工作主要就是为了了解现场零件加工尺寸波动的状况,更好地去控制产品质量。
职业生涯中,张云涛经历了多类产品生产线、百余台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测量工作,为各种高端机床的调试与验收工作提供测量数据支持30余万条。在此期间,他对测量精度的追求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几乎达到严苛的程度,每1微米的进步,都存在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三坐标检验员 张云涛
1微米这个数据大约是头发丝的40—60分之一,肉眼是看不见的,设备上才能反应出来。我们的设备底下都是有气浮减震器,为了隔绝震动,随便一点震动反应到设备上,3—5个微米就没了,突然的敲击钢梁的声音,传到设备上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影响设备精度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我们要逐一去排查、做实验、分析。每提升1个微米,都觉着自己终于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多年来,张云涛通过对测量机的测量硬件构成、软件运行及测量方式方法进行学习比对,对形位公差的评价、计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2022年,经过测量方法的优化和不断地实验、验证,他们将测量重复性精度从10微米提高到3微米,这比头发丝直径还要小许多倍的7微米,在张云涛眼中却极具价值。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三坐标检验员 张云涛
有这7个微米,我测量的数据出去就有价值,没有这7个微米,数据就没有价值了。有一些过程,多1微米和少1微米是区别是非常大的。我们就需要累积几百上千项的数据,去做分析、去做提升,尽可能保证现场质量控制需求的数据不要在测量这个环节损失精度。
张云涛在自己的三坐标测量领域“精益求精”,而在日常工作之余,他也积极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技术,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测量能力。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三坐标检验员 张云涛
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也去多认识、多研究一下,甚至是有一些对现场测量效率有提升的比较适合的方式,看看能不能适时地应用到生产中。公司对我们高技能人才从学习资料、学习平台、学习时间,到内部的交流都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包括行业领先的技术和最前沿的设备,这个对我们是非常大的帮助。(潍坊高新融媒记者:赵世军 郑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