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身边的好老师
来源:潍坊高新融媒  日期:2023年09月18日

孙翠翠:被爱填满的日常

教育是什么?

对于孙翠翠来说,教育就像硬币有两面——育人、育己。

作为北海学校初中部教师,孙翠翠2015年入职伊始,就担任班主任工作。

“做班主任,肯定需要苦干,但是要做好,一定也少不了巧干!这里的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尊重规律!育人先育己,育人靠育己,育人就是育己。”孙翠翠始终认为,学习不是为了教育别人,也不是管理学生,而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孙翠翠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了就业时的承诺,用匠心守初心,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和理念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为此,孙翠翠先后学习了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课程,主动加入了班主任成长团队——“心语团队”,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她把自己班级作为实践基地,在班级内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定期进行家访、家庭教育座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等,真正帮助到每一个孩子。

孙翠翠喜欢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光,除了做好学科辅导外,还细致地了解学生,及时排解学生的小情绪,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缓解紧张和压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孙翠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看起来“特别调皮”“不听话”……但这仅仅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家长的陪伴太少,孩子们更希望通过一些举动引起关注”。对这样的孩子,孙翠翠会特别用心,“花费时间和精力改变家长,从而改变孩子”。

孙翠翠常说,言传身教。自己成长了,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理念先进了,孩子才能因此受益。如果自己不改变,只要求孩子去改变,这样的教育毫无意义。她追寻的“教育的意义”,源于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

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孙翠翠还担任班级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讲授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处理恰当,课堂设计合理,节奏适度。

8年来,孙翠翠先后获评北海学校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项目研究教师,高新区优秀教师、高新区优秀班主任;省级“一师一优课”、国家安全优质课市级一等奖。

见证成长,见证幸福。“与学生在一起的一个个小小的幸福瞬间,是让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之源。”孙翠翠的日常被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填得满满当当。(潍坊高新融媒记者:高鹏)


高晓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做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高新区汶泉学校初中部教师高晓玲的人生信条。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谈何容易?

小鑫曾是高晓玲班里的学生,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爱与同学交流,久而久之,性格有些孤僻。这些问题高晓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让班里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通过家访,高晓玲详细了解了小鑫的家庭情况,同时心里也有了初步的计划。“我先是陪他洗衣服,督促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慢慢地,他的个人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高晓玲介绍,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在心理上给予疏导,让同学和他交朋友,并一起做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小鑫的性格开朗了,也爱笑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高晓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班主任,她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用爱心抚育每一个孩子。与学生交朋友、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平等交流……学生与高晓玲在一起时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正因此,她成为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作为班主任,也自然少不了与家长打交道。班里曾有一位十分“叛逆”的学生小通,一度与父母发生矛盾,难以调解。针对这种情况,高晓玲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寻找解决办法。“当时反复地引导和沟通,希望我的一些观点、看法能得到他的认可。”高晓玲说,从认可老师,到与家长缓和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累了一些、苦了一些,但结果是非常好的。作为老师,能够与学生、与家长建立起彼此信任、彼此依靠的情感,感觉无比欣慰。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从教17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高晓玲,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用微笑、尊重和赏识,让每一段教育都有温度。在她的努力下,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的各项活动和教学成果也一直名列前茅。

“做好教育,其实就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关爱、尊重每个学生。”高晓玲说。(潍坊高新融媒记者:赵世军)


王春:与学生一同成长

“不只是我们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孩子同样也教会我们怎样热爱生活。你想拥有怎样的孩子,就给孩子们怎样的爱。”

说这句话的是高新区东方学校教师王春。2017年王春走上三尺讲台,在6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勤学善思、爱岗敬业,用心守望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中积攒能量,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先后荣获潍坊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潍坊高新区中小学优质课堂小学英语一等奖、潍坊市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二等奖、山东省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任务优秀设计案例、山东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工作者和潍坊高新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爱”是王春执教6年的关键词。她一直相信,如果没有爱,师德、教育就无从谈起。

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调皮鬼”,除了淘气,也不爱讲卫生,正是这些不好的习惯导致同学们都不爱跟他玩。了解情况后,王春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和这位学生沟通、谈心。“我发现他极其缺乏自信心与安全感,但是很喜欢看书,于是我鼓励他参加班级成语接龙大赛,他一口气打败了很多参赛选手,让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从那以后,他逐渐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跟同学们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王春开心地说。

有一天,这名学生突然和王春说:“王老师,谢谢你,现在我也有自己的朋友了。”

“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也打心底为他高兴,我想这就是做老师、做班主任的意义吧。”王春激动地说。

“与学生一同成长”是王春一直践行的教育理念。课余时间,王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课程知识,同时通过“知毒禁毒” “心理健康” “预防欺凌”等主题班会带领学生了解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在王春的带领下,其所在班级先后荣获潍坊高新区“红领巾奖章”二星章、潍坊市“红领巾奖章”三星章、山东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

从教6年来,王春遇到了很多可爱的学生,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学生们的成长路上,可以陪伴他们共同成长。“教育是一门带着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学问,上好每一节课,出发点在学生,引领者在教师,师生共同成长的课一定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王春说。(潍坊高新融媒记者:柳翠瑛 冯玉诚

编辑: 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 董春晖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