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高质量发展看潍柴(二)】创新驱动 两个“三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  日期:2023年07月25日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潍柴坚持科技创新高投入、高平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团队高目标、高激励、高贡献管理,让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勇攀高热效率柴油机科技高峰。

在潍柴发动机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对一种新型高热效率柴油机燃烧室进行仿真试验。再过一个多星期,这些飞快运行的数据就能自动计算出最优设计标准,比以前节约一个多月的时间。  

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工程师 崔京朋

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减少后期的重复性实验工作,让设计成本减少了60%。

一个柴油机有近两千个零部件,热效值每提升一小步,意味着60%以上的零件都要重新设计研发。为了支撑这些项目,潍柴投入巨资建立高能级研发平台:去年10月,潍柴动力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正式揭牌,11月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立。 以这两个机构为龙头,发动机研究院、产品试验测试中心等九大研发平台纷纷整合麾下,搭建了国内最大的内燃机研发体系。

潍柴动力执行CEO 、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 王德成

打造了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创新链体系,对燃烧系统、进排气系统、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形成梯次研发布局,高热效率柴油机的研发及商业化进程才得以大幅提速。

基础研究高投入,科技研发高平台,吸引了6000多名研发人员投身发动机研究。窦站成,就是这支科研大军中的一员,2018年加入潍柴以来,他通过揭榜挂帅全程参与热效率提升工作。在2021年潍柴科技激励表彰大会上,他和团队获得了500万元重奖。

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 窦站成

企业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并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我们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输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就会得到振奋人心的回报。

经过大量仿真试验,窦站成和同事先后破解高效燃烧、低传热、高可靠性等一系列难题,先后三次突破热效率极值。然而,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在一次试验中,发动机出现意外,导致半数零部件损毁。

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 窦站成 

大家当时都很颓废,但是发动机热效率突破50%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整个试验最大一个难点就是所有路线都是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趟平。

鼓励创新就要包容试错。试验团队重整旗鼓,对损坏零部件再次分析,推导出高压油路和燃油喷射等技术参数,为柴油机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虽然当时并没有 达到企业预期的整体目标,但企业依然给予团队相应的奖励。

潍柴动力产品与技术规划总监 王国强 

系统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对应的人才支撑,我们已经做到把人才链融入到创新链当中。 

随着发动机热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发现,很多供应商已经跟不上他们的需求,大量基础研究必须自己承担。现在,企业每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费用的比重都超过20%。

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佟德辉 

以前都是在一个高速公路上跑,现在没有路了,我们好多行业已经实现了超越和引领。我们要学会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所以前沿研究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最近10年,潍柴发动机研发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推动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0年9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超过50%的柴油机;2022年1月,又突破到51.09%;10个月后,他们再次将这个数据提升到了52.28%。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秘书长 邢敏

潍柴整个事业的发展,不单纯是单一方面的技术,而是把所有相关产业链上的技术进行了一个集成融合,同时这也是人才融合的一个具体表现。

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潍柴集团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正乘势而上,大展宏图,勇攀科技高峰。下期节目请继续收看【高质量发展看潍柴】第三集:链合共赢 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潍坊高新融媒记者:岳鑫)

责任编辑: 于杰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