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已经退役20年的新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时俊涛,依然秉持着军人作风。时俊涛1998年12月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两次荣立三等功。2018年11月,任职新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那一刻起,时俊涛便将全部军旅情怀倾注到为退役军人服务上,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优化服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出一套具有新城特色的工作模式,切实为退役军人办好事、办难事、办实事,赢得广泛点赞。
阵地建设“舒心” 提升退役军人归属感
带着上级部门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五有”“全覆盖”要求,建站初期,时俊涛积极争取城区核心地段,建成了功能明确、分区布局合理的两厅十二室、总面积600㎡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并将武装业务与退役军人工作相融合,实现从“入伍欢送”到“退役返乡”一站式服务,探索实施就业创业、心理咨询、听证合议、志愿保障“四个服务”工作法,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站建设,时俊涛与同事们走遍辖区各社区、小区,指导各社区打造精品服务站,推动构建街道和23个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将服务网络一铺到底。
目前,辖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已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依托经纬交错相融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服务的无死角、全覆盖。军退站的高标准建设、作用的充分发挥受到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相关经验做法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推广。
2020年以来,街道、23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陆续获评“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时俊涛本人在2021年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实现“国字号”荣誉“全覆盖”。2022年,街道军退站和由新城退伍老兵组成的“八一”应急救援队又分别获评全省“百家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全省“百支最佳‘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新城街道成为全市唯一同时荣获全国示范型“全覆盖”和全省“双百”荣誉的镇街。2023年3月,新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全市首个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党支部,在全市率先推行“党建+退役军人服务”新模式。
优化服务“暖心” 增强退役军人幸福感
在时俊涛的带领下,街道军退站建立起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困难退役军人帮扶“两本台账”。充分挖掘“优秀兵支书”20余名,成立“老兵就业创业顾问团”,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对近千名退役军人进行“一对一”创业引领和就业帮扶指导,通过战友互助等方式吸纳 367 名退役军人就业,推荐128名退役军人进入6家军创企业工作。
同时,时俊涛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深入军创企业以及有创业需求的退役军人中调研问需,广泛宣讲创业基金政策,联合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等共建单位开展就业创业交流会,组织退役军人参加专场招聘会,吸引740余名优秀退役军人回乡创业,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7笔、700余万元。
“时站长就像家人一样,给予我们力量和温暖。”退役军人祖方明这样评价时俊涛,在他退伍创业的过程中,时俊涛帮助他解读政策、办理各种手续和证件,不遗余力地给他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生大病、下岗失业、家庭困难的退役军人,时俊涛建立了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台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常态化走访调研帮扶,并多次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到困难退役军人家中送温暖。
打造平台“聚心” 增强退役军人使命感
新城街道有退役军人6500余名,占高新区退役军人总数80%,“在服务好他们的同时,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是时俊涛时刻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时俊涛依托辖区红色资源,组建退役军人宣讲队,深入社区、工厂、学校等场所,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功臣模范进校园”“非遗烙画传承教育”等红色文化活动120余场次,让退役军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获得更多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他还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发挥特长,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有意向的158名退役军人充实到基层老兵调解员、网格员队伍中,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2021年7月,河南汛情告急,时俊涛带领“八一”志愿服务队和应急救援排火速驰援河南新乡,帮助转移被困群众500余人,并将携带物资全部捐献给新乡市红旗区二十七中学;疫情期间,时俊涛号召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组建“老兵志愿服务队”23个、150余人,他们奋战在抗疫防控一线,践行着“退役军人不缺席,党员先锋冲在前”的初心使命。
退役20年,初心如磐,时俊涛时刻践行着“当兵保家卫国,退役服务民生”的铮铮誓言。变换的是身份,换不掉的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有着功成必定有我之心,他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壮语,但凭借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的热忱和真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展现了一名基层服务站站长钢铁般的意志和波澜壮阔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