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高新区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日前,潍柴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该产品的热电联产效率高达92.55%,创下了大功率SOFC系统热电联产效率全球最高纪录。潍柴从2018年开始布局SOFC业务,截至目前,累计投入20亿元,研发团队在SOFC产品的电解质支撑、阳极支撑、金属支撑三条技术路线中,选择了研发难度最高,也是当前技术最先进的金属支撑进行研发。
陈文淼 潍柴集团副总经理 燃料电池发动机首席科学家:
金属支撑具有显著优势,核心优势就是工作温度相对比较低,从原来的800摄氏度降低到了约600摄氏度,从而让我们的产品具有了更强的抗热冲击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电解质支撑和阳极支撑技术,SOFC具有运行温度低、抗热冲击能力强的突出优势,系统可启停次数是国际竞品的4倍以上,启动速度是国际竞品的3倍以上,是世界各国在能源转型中争抢的新技术。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高新区科技体系化建设加快推进,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不久前,全球首条高端VR产品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歌尔集团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以往头显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诸多痛点难点。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工业设计总监 王鑫:
我们这套装备通过植入人工智能算法,使得产品里的光学模组这个决定产品体验的关键核心部件,能够实现高精度组装、校准,有效规避了视觉错位带来的眩晕感。
头显装备重量大是另一个研发难题,歌尔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展开攻关,推出轻量级AR智能眼镜参考设计,使用碳纤维和镁锂合金作为眼镜外壳材料,将整机重量降低到100克以内。5年150亿元,歌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水平大幅跃升,成功占据全球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装备市场出货量八成份额。
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在科技创新驱动下,高新区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3个省级“雁阵形”产业迈向高端,航空航天、氢动力、磁技术、储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2023年,全区将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10个以上,新增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8家以上。
聂绍俊 高新区科技局局长:
深入实施创新平台提升、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生态优化四大行动,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打造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示范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增长极贡献科技力量。(潍坊高新融媒记者:冯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