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杜卫玮——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来源:潍坊高新东风学校  日期:2023年02月21日

       杜卫玮,从教二十多年,三尺讲台之上守望、耕耘、成长、成熟。先后获得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潍坊市特级教师称号。她认为这一项项荣誉不仅仅是信任、鼓励,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图片

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中有深情一问:“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一问,问出了多少母亲的牵挂,问出了多少师者的沉思。不负天下父母心,绝不随随便便选择平庸。来到东风学校,她就下定决心继续做一位能得到学生喜欢、家长信任、领导放心的好老师。

图片

       距离上次教学一年级已经18年了。还没有来得及对于新的环境,以及学段的变化进行心理建设,就迎来了41张稚嫩的脸庞,开启了新学期的生活。

       这是年龄的对比。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教过的学生已经成人。对于成长阶段的各种问题已经有过不少思考的48岁来说,面对6龄童的一切几乎都是可以包容的。于是她欣喜地走进教室,轻抚每一张稚嫩的小脸,内心早已被萌化。口渴了,是一定要去喝水的;尿急也绝不能发生;饭要慢慢吃;觉要哄着睡。不开心了搂过来说说话,还有睡醒了哭的,赶紧抱在怀里。杜老师开始很顺利地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与依赖,没走进教室就被孩子们跑过来抱住,甚至小脸仰起就被叫妈妈------

       可是这种成就感还没持续几天,她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上课有些无序,站队也在拖延。意识到问题所在,她立刻行动,请教有丰富低年级教学经验的年级主任;与班主任、英语老师学情会商,充分沟通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小家伙们约法三章,下课铃后和老师怎么玩耍都不要紧,但是上课有上课的要求必须要做到,才是合格小学生;在班级里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优点,树立小榜样:坐姿端正的、听讲认真的、回答问题积极的,拿笔姿势正确的。慢慢地,懵懂的小眼睛看到了,听到了,也做到了。杜老师运用教育智慧让课堂学习走上了正轨!

图片

       这是年级的对比。对于多年教学小学毕业班、上一学年在东风校区任教还是七年级的杜老师来说,如果说跨中小学学段教学还只是备课的压力,今年接手一年级确实有点不知如何张嘴。

       入学教育只有一幅图加五个字“我是中国人”;识字单元第一课只有六个字“天地人你我他”。她觉得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一点儿也使不上劲。怎么办呢?笨办法,写出来!理清思路,图画就是内容,识字少,不读文字的情况下,思维训练的过程不能少,看到国旗知道中国,拓展对中国的了解;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连成句。当字有了意义,又回到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思维训练中来。当发现了低年级的课堂与高年级的课堂异曲同工之妙后,杜老师豁然开朗,继续着课堂的精彩!

图片

目标精准定位

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树梢的人要射得高!杜老师教学低年级的目标是不留遗憾。因为在教学高年级时,对于基础不牢的孩子,有些束手无策,付出再多也感觉收效甚微。那么现在就是机会,教学低学段,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对于中高年级反应出来的问题有预见性,如大声朗读、认真书写、善于积累、课外阅读------争取不留遗憾,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想法,也是现在的做法。

她鼓励快读书、慢书写。在识记生字方面,会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找方法、有思考。合理想象、说文解字,让这个过程充满趣味,富有挑战。她还会鼓励孩子生活中识字,超前识字,大量识字,这都是在为海量阅读打基础。

在书写方面,则让学生谨记慢就是快,每一个笔画细致指导,田字格中的占位认真观察并落实。因为错过了这个阶段的训练,后期是很难弥补的。终于令杜老师欣慰的是这个过程孩子们慢下来了,耐下心了,走进去了------

图片

家校沟通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一年级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语文又是个大学科,所以除了日常一对一沟通,也需要针对学生情况及时寻求家长的协助,于是家校本就成了很好的平台。杜老师除了日常学习任务布置,阶段总结就像一场场小型的家长会,让各位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

图片

同研共进

东风学校的一年级级部团结友爱,级部主任无私分享各种教学资源;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携手共进,分工合作,事半功倍;杜老师也努力在群组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教研,连续多日给年轻老师听评课与上课无缝衔接;备课展示活动和组长的研讨是在周末陪床中进行的;校级赛课和徒弟的听评课见缝插针,听了评,评了改,改了再听、再评;网课集体备课她先行备出模板分享,构架桥梁,联系兄弟学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杜老师和她的团队秉承“为人师者”的理念,携手同行,成为学生的探路者与领航人。

图片

       一边扎实课堂,让孩子们在起始阶段打好基础;一边放眼未来,为孩子们一生的素养做好奠基!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一路走来,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能够踏踏实实的在教学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梦想。生活的真谛,莫过于不忘初心、知行合一。高新教育这片沃土,让每个高新教育人凭借坚韧的勇气和强大的力量战胜了平庸,活出了精彩!

责任编辑: 刘柏源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