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忘不了,就是兵分三路,掀起开发建设的高潮,一年升两级进入了国家队。”
——高新区党工委原副书记、管委会原副主任徐洪龙
规划,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初创时期的潍坊高新区面积只有8.6平方公里,12900亩,是一个五边形的钱袋子形状。对于城市规划,高新区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30年不落后,50年可延伸,100年不淘汰。尽管起步艰难,但是高新区功能定位清晰而明确:逐步把高新区建成对外开放的窗口、现代城市建设的示范地、深化改革的综合试验区。
按照这样的目标定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最终编制了平面规划、详细规划、控制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一共11套规划方案,经过同济大学专家7次反复讨论和修改后通过实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3月13日,潍坊高新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当年12月9日全票通过验收,正式跨入国家级高新区的行列。
振兴
从成立到晋升“国字号”,一年连跳两级,这在开发区历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也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一没钱,二没优惠政策,甚至想负债都没有人愿意借,潍坊高新区就这样艰难启动。
截至1991年底,全国共有13个国家高新区,1992年准备再批17个,其中山东有8家高新区想争取其中的3个名额。与烟台、济南、淄博相比,潍坊高新区作为“新晋队员”,不占优势。
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潍坊高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热潮。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30年间,高新区着眼于“打造百年规划”的目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成为全市城市建设的样板。
12年前,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韩雷走马上任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偏僻了”。韩雷在单位内部做了个调研,年轻人下班后逛街除了泰华还是泰华,时隔多年才多了个选择——谷德广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韩雷发现亲朋好友都愿意来高新区买房、工作。后来,潍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证实了韩雷的感觉:数据显示,高新区常住人口389041人,人口总量较十年前翻了一番。
人气集聚,产业振兴,城市“蝶变”。
截至2022年上半年,山东7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中,潍坊高新区占据2家,航空航天、氢能、储能、磁技术等新兴产业全面突破,澎湃动力不息,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善作善成的韧劲。
“盒饭精神”“小棉袄式服务”“一线工作法”……高新区的干部与企业家赛跑,让好项目闻之能来、来之能留。日本岩谷简森能源高端气体分装项目落地,填补了山东省在氦气分装领域的空白;坚持工作项目化、服务专班化,一个生日蛋糕撬动苏州诺一迈尔9.6亿元投资高新;俊富非织造不仅落户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超细多纤“幻影”新材料项目,还把企业总部从广州迁到这里……
大中小企业千帆竞速、百舸争流,形成龙头企业“高峰耸立、持续扩张”,高成长性企业“群山环绕、加速壮大”的壮观景象。
山东烟台人张庆堂1995年来到潍坊求学,在海边出生、长大的他骑着自行车走在大街上,看着用纱巾蒙住脸部的女性,百思不得其解。当他兜完一圈,嘴里灌满了沙土时,恍然大悟:这个城市绿化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时光流转。张庆堂和朋友创办的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车用尿素溶液产品,成为动力装备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他工作和生活的高新区悄然改变。现在,张庆堂觉得潍坊“节奏刚好,生活舒适,越来越喜欢”。
梦想
在高新区123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以“国际动力城、半岛科技谷、潍坊品质高地”为战略目标、“两轴一心七组团”为总体框架的规划布局清晰可见。其中,“两轴”是指沿健康街打造商务发展轴和沿高二路打造浞河活力生态轴。
无论是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还是休闲娱乐景区,颜值和才华齐飞的浞河,凭实力赢得高新人的青睐。
传说,嫦娥是从浞河飞向月宫的。可是,六十多年前,16岁的王起生在河边对着月亮许下第一个愿望时,他怎么也无法将眼前的贫穷和破败与这个浪漫传说联系在一起。
“念月唻,念月唻,一斗麦子一个唻。念月饼唻,好年景唻……”高新区浞景学校将念月习俗搬上舞台,李嘉慧台上唱得认真,父亲李皓月在台下听得动情:短短十几年,浞河两岸波澜再兴,迎来巨变。
春赏樱花夏听蝉,秋看金黄冬煮雪,浞河的浪漫不止于数个群聚而起的景观。歌尔、华滋等名企次第排开,一条经济带沿河隆起,这个寒浞时期之后“低调”了4000年的万亩片区,身披“金甲”重新登上舞台,续写富美传奇。
在高新区的城市规划里,藏着设计建设者的匠心,他们要为老百姓建设线性河道——块状公园——点状绿地组成的完备的城市公园体系。2017年5月20日,位于东方路与福寿街交叉口东南角的知微园正式开园,公园虽小,但是园如其名“见微知著”,园内不仅有喷泉、雕塑、廊架、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还有一处星级公厕。
更难得的是,这处口袋公园地处高新区繁华地带,原本是某大型超市的商业用地。抵住赚钱的诱惑,顶住企业的压力,高新区选择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城市规划。
将隐藏在城市角落的微小空间,升级为适合公众随时走进的休闲载体,还地于民,透绿于城。委托国内知名设计公司,高标准优化提升景观方案,一块块沉睡的土地被激活。
目前,高新区一共建成124处口袋公园,散落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中,集休闲游览、运动健身、儿童游戏、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身,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居住环境,也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公园的需求。
对标一线城市、赶超二线城市,突出“极端精细化”城建理念,高新区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攻坚行动”,推进城市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致发展,加快实现“产城融合、品质引领、全域提升”,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在奋力打造高品质城市样板区的道路上托起民生幸福。
幸福
2007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徐丽丽就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服务中心上班,几乎是从零开始参与园区筹建工作。
“那时要去市区,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潍坊学院渤海路以东是一片麦地,想出去吃饭都找不到地方。”徐丽丽对那段日子记忆很深。
现在,站在渤海路金马怡园小区东门的人行天桥上眺望,居民小区、金融广场、园区商户鳞次栉比,尽显繁华。在天桥北侧,有一棵植于明朝年间的老槐树,关于它,当地传唱着这样一句歌谣:“此树藏庄里,日后必出头,两路交叉处,四处立高楼。”
歌谣所唱今天皆已成真。渤海路附近的新庄子村居民搬上楼房,依托周边的商圈和学校,集体经济发展如日中天。
徐丽丽一路看着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从只有8名职工的空地,发展成聚集了230多家企业、先后获批“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的“明星”园区,今年,生物园签约过亿元项目13个。
现如今,作为园区招商部部长的她,心里涌动着欣喜与自豪。
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并轨前进,撑起了新的发展空间。发展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对于城市发展,群众的感受最为直接。2013年秋天,徐丽丽家老大要上幼儿园,划片到东明幼儿园,仅有70多个学位。而7年之后的2020年,东方幼儿园、东华幼儿园等相继启用,老二入学有了更多选择。
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校3所,中小学24所、幼儿园97所,在校生达12万人,极大满足了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盼。
教育发展稳步迈进,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新区在疾病预防、中医药、医疗服务、医养健康等方面持续发力,一系列惠民举措真正做到了居民的心坎里。
“规划是站在城市功能完善的角度去引导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是冲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便利性去考量的。”韩雷斩钉截铁地说,城市更新改造产生的增量用地着重完善城市功能,我们要做的是精雕细琢每一寸土地。
当城市面貌不断焕新、功能越来越合理,吸引力自然就有了。(潍坊高新融媒记者:周锦江 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