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物业服务中的“红色力量”
本期嘉宾:新城街道东鲍庄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刘振军、新城街道翰林社区党委书记 庄秀玲、新城街道翰林社区状元府小区业委会副主任 庄志学
“村”改小区的新探索
“今天我们过来看看前期维修的地方修好了吗?”
“修好了,非常及时。”
前几天,家住仁和家园小区的张女士发现卧室窗户漏风,她随即向物业反映。很快物业就安排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并对漏风位置进行补胶。今天,东鲍庄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成员与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张女士家中回访,并将她的反馈作了记录。
一起普通的维修事项,既不是物业工作人员又不是事主,党员为什么要参与进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东鲍庄股份经济合作社一探究竟。
记者:服务小区居民是物业的本职工作,为什么党员也一起上门回访?
刘振军:我们建立了“党支部+物业+业主”的红色物业服务模式。你看这一摞都是我们为居民服务的档案,今年我们的党员和物业共同处理居民服务事项100多例,每一例都详细纪录,居民什么时间反映的、什么时候上门处理的、什么时候回访的,都记录得很清楚,居民满意度达到100%。
记者: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种模式?
刘振军:首先要说一下,我们建立这种模式的背景。仁和家园是我们东鲍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回迁安置小区,包括原住居民和外来租户,有812户,2021年集体回迁。怎样做好物业服务?刚回迁的时候,从平房搬到楼房,小区怎么管理都没底。刚开始小区居民在地下室擀饼、绿化带种菜,飞线情况不在少数,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大家好多习惯一时间扭转不过来。都是老少爷们,单靠原先“村”里那套班子管理,说实话管理难度不小。
记者:那又是怎么想到采用这种模式的?
刘振军:刚开始确实比较乱,我们党支部就开会研究这个事儿。大家都觉得上了楼,精神面貌也要跟着更上一层楼。要借着上楼的机会,让居民们的精气神也“旧貌换新颜”。在听取广大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党支部一致同意由支部牵头,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专业公司对小区进行托管,建立党支部、物业、居民共同参与、三方联动的“红色物业”新模式。
记者:“党支部+物业+业主”的红色物业服务模式是怎样运作的?党员发挥了什么作用?
刘振军:每栋楼都由党员担任楼栋长,并在单元门口将联系电话、身份信息进行公示,居民有需求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党员楼长,协调物业处理。党支部全程指导、参与、监督物业日常工作,充当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举个例子,如果哪家房屋出现问题了,党支部做决定。怎么维修、怎么找开发商,物业服务起来更有底气;居民有意见可以直接找物业,也可以通过党支部进行反映,我们及时吸纳,能更好地服务居民。
记者:刚进小区的时候,我看小区环境非常整洁,充电桩、停车位、儿童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整体绿化效果也很不错,居民们住在小区里一定很舒心吧?
刘振军:居民满意度还是挺高的。你看我们今年拿出集体经济收入,投资200余万元建设直饮水系统,让居民喝上“放心水”;投资70余万元建设充电车棚3座,基本满足居民充电;投资60余万元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零”失窃。都说“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旗帜。我们的党员担任楼长,家家户户大事小情,都可以直接找到他们,有问题找党员在仁和家园已经成了共识。
记者:我发现,在楼体上有很多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谋幸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宣传语,是否也是在凸显咱们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刘振军: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党建元素随处可见,让居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教育与熏陶,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就在身边,美好生活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村改小区有村改小区的实际,在物业服务上,物业公司比我们专业,党支部是最基层的党组织,我们有联系群众的优势,两相结合,“党支部+物业+业主”三方联动起来,才能把小区治理好,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老大难”有了最优解
一个小区两个物业,一天36件热线投诉,物业与居民水火不容。2年前,新城街道翰林社区状元府就是这样一个“老大难”。但是现在的状元府小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居民生活幸福,物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从“忧居”到“优居”,老大难小区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记者:您好,庄书记,能给我介绍一下,过去状元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烦心事儿吗?
庄秀玲:历史遗留问题多,一开始就出现过居民和开发商的纠纷,再后来物业纠纷,出现物业服务不到位,电动车乱停乱放、电梯困人、监控探头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居民缴纳物业费方面也就不是很积极,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社区跟这个小区仅一墙之隔,一有时间我们就往小区里跑,协调解决物业和居民之间的一些纠纷。
记者:问题这么多,解决起来挺难吧?
庄秀玲:非常非常难。居民觉得物业光收费不干事,而小区里两个物业,相互推诿。有居民家里水表跑数不准,反映给物业,一个多月解决不了。长时间下来,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
记者:那咱们又是如何破题的?
庄秀玲:去年,上一届业委会正好到期了。我们就借着这个机会,先把业委会建立起来,动员居民中有热心、能干事的挑大梁,庄志学就是在我们动员下加入了业委会。
庄志学:确实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感觉小区里太乱了,自己是党员,应该站出来。不过一开始还是有顾虑的,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肯定会惹来非议。
记者:在社区大力支持下,您还是毅然站出来了。
庄志学:对,有了社区党委的支持,干着就有了底气,社区党委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庄秀玲:2021年3月8日,状元府小区新一届业主委员会成立,成员5名,其中党员2名、市级优秀企业家1名,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管理经验,在业主中威信高、群众基础好。
记者:业委会成立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庄志学:重新选聘物业公司。我们新业委会把两家物业进行了清退,在新物业进来之前,有个空档期,我们业委会几个人就全权代理了物业的工作,包括小区垃圾外运、电梯检修、设施维护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我们几个人联系对接。后来经过竞标,最终选中了现在这家物业,继续服务居民。
庄秀玲:为了根治物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业委会在公开选聘物业公司之初就引入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在物业服务模式和物业费收支方式上,实行“薪酬制”,开设业委会账户来收取物业费。原则就是物业公司是我们小区全体业主的服务单位,根据物业的实际情况,再由业委会把相关的资金拨付给物业公司。
记者:这也是一种创新,不多见吧?
庄志学:对。
记者:物业公司接受吗?
庄志学:我们在跟物业协商的时候,也是经过一番碰撞的。但是我们本意就是为了解决之前物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物业公司也比较理解和信任我们,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
记者:现在小区环境改善很多,整个完善的过程是不是挺漫长的?
庄志学:物业公司也比较配合业委会的工作,先后主动垫资200余万元,解决小区内涝、监控缺失等一批遗留问题,实施小区绿化提升、休闲广场翻新等一批民生工程。创新搭建“红状元进家门”工作平台,按照“多层50户、高层1栋楼”标准,建立业主微信群,业委会成员进群“亮身份”“留电话”,开展线上轮流“坐班”。今年,因高层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我主动对接整改,在业主群内公示项目招标、整改进度,大家反馈都比较好。
记者:如果居民自己家里出现了问题呢?
庄志学:现在居民有问题直接在业主群里反映,或者找我们业委会反映都可以。业主把问题在群里一说,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物业都能第一时间回复。
记者:庄主任,您觉得做好物业服务的关键是什么?大家都有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为居民服务,您是怎么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庄志学:物业服务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觉得关键是用心,把大家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没有干不好。我是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的法人,在工作与业委会之间,要分轻重缓急,争取获得一种平衡。
记者:庄书记,您觉得状元府小区蝶变的关键是什么?
庄秀玲:状元府实现由乱到治,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离不开社区党委全力支持,业委会靠前监督,党员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是促成小区蝶变的坚强后盾。为了延伸党建引领作用,今年7月份,社区指导状元府成立了党支部,引导小区40余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构建起了“支部+”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潍坊高新融媒记者:聂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