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山东TIR持证人数量、车辆保有量、年发运量全国居首
一脚油门,从山东开到莫斯科
11月10日,把满载俄罗斯菜籽饼的货车停进停车场,山东汉龙物流有限公司驾驶员朱春生快步走进办公楼,打印下一趟国际公路运输(TIR)的单据。
这是他一年多以来在这条万里“丝路”上的第7次往返,见证着济南TIR跨境运输物流通道从零起步,成长为连接上合组织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
“卸下从新西伯利亚运回来的菜籽饼饲料,保养一下车,下午5点多就又出发了。一脚油门,从山东开到莫斯科。”午后的济南晴空万里,俄罗斯却已是大雪纷飞。这样的风雪兼程,朱春生已从最初的陌生紧张,变为如今的从容应对。
朱春生是河南周口人,从事货运10余年,如今在山东扎下了根。一年前,公司拓展TIR跨境运输业务,他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司机。“去年10月16日,我们从济南发车,第一次跑,两个车都是双驾,装的是中高端国产衣架,在俄罗斯售价比国内高。”
“那会儿心里没底,不知道路上会碰上什么。车上备着面条、鸡蛋、大米,像搬家一样。”他坦言,最初的想象里,异国的道路充满了未知。“我们开着国内的导航,再配上俄罗斯本地导航,双保险。”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条通道的便利性与可靠性超过预期。“就像送快递一样,我们从中国客户手里接货,直接送到俄罗斯客户仓库,门对门直达,中间不换车、不卸货、不倒货。”朱春生说,跨境运输虽远,但比起以往跑国内长途“时间卡得死死”的煎熬,反而更省心省力,第一次往返用了20多天。

一年多的跑车,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从“单向奔赴”到“双向满载”的飞跃。“以前回程多半放空,现在完全不同了。”朱春生细数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俄罗斯饲料和原材料被运到山东。去程的货物品类,也从单一的衣架,扩展到五花八门的毛巾、水果、汽车配件等,甚至还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裁布机。“感觉俄罗斯市场上,咱们‘中国制造’的身影无处不在,而且品类越来越丰富。”
朱春生说,俄罗斯一年有近八个月的雨雪天气,路面结冰是常态。严寒中,也有温暖不期而遇,最让他感动的是俄罗斯司机的友善。“这一次回程,路面结冰,我们有车陷进雪里了,几个俄罗斯人看到后拿着铁锹来帮忙,还指挥我们绕开不好走的路段。”他说,有的俄罗斯司机还会主动问他们需不需要柴油。
在莫斯科郊外的仓库,俄罗斯客户通常会自己安排卸货。“我们只要把车倒上平台,他们查验铅封、拍照留证后,开门卸货。”朱春生说,他们全程用翻译器交流,但有时网络信号时好时坏,还得靠比划。
这份工作固然辛苦,但朱春生觉得值得。“比国内跑车收入高一点,还能看看世界。在俄罗斯超市看到青岛啤酒时,心里挺自豪的。”他笑着说,当地出租车司机说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是核心优势,对俄罗斯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条通道的繁荣,在车轮上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以前路上很少见到中国车牌的大货车,现在一天能碰上近20辆。”朱春生说。
从衣架到电商货,从回程放空到满载而归,车轮滚滚中,山东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十四五”期间,山东TIR持证人数量、车辆保有量、年发运量三项核心指标全国居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