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下自家田 先收邻里粮
两位种粮大户协调农机,连续多日帮周边农户抢收玉米500余亩
10月13日,广饶县迎来了久违的晴好天气。在王滨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刘一飞和王振利用烘粮间隙查看天气预报,终于开始筹划起自家玉米的收割。
持续的阴雨天气给玉米收割带来严峻挑战。自10月2日开始,广饶县的这两位种粮大户,搁置自家还未收获的2000多亩玉米,协调农机,连续多天帮着周边农户抢收玉米500多亩。
“对于我们来说,收割十亩八亩的玉米,也是杯水车薪。但对于农户来讲,这是他们半年的全部收成。自家的地多,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刘一飞坦言,起初没料到阴雨天气会持续这么久。
刘一飞和王振是广饶县乐安街道的种粮大户,从2015年开始在当地承包土地种植粮食。今年,两人共种植了3000亩玉米,其中刘一飞600亩,王振2400亩。国庆节前已经收获了将近1000亩,正当他们准备收获剩下的2000余亩时,遭遇了连续阴雨天气。
“本来是要收自家玉米的,但村里的老少爷们找到了我,让帮着收玉米。一开始想着他们地少,能帮就帮吧。”刘一飞告诉记者,10月2日,他帮刘永军抢收玉米还没完成,71岁的刘新玉又找上了门……求助的村民接踵而至。
起初,他们只有一台履带式收割机用于抢收,再加上天气影响,收割速度较慢。在乐安街道的帮助下,两人多方联系,又从江苏省协调来4台履带式收割机。
乐安街道申盟亭村村民刘福印深有感触:“多亏了刘一飞找来的履带式收割机,家里的10亩玉米才得以及时收获。”此前,他接连找了2次轮式收割机,可车一进玉米地就“趴窝”。
履带式收割机收完玉米后直接脱粒,这些玉米粒在阴雨天里不能晾晒,如果不及时烘干,很快就会霉变。刘一飞和王振一方面通过网络联系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另一方面赶赴潍坊、德州、济宁寻找烘干设备。
“各地都缺烘干设备,最快的也要20天以后才能交付,可已经收割的玉米粒等不了啊。”王振说,经过不懈努力,10月5日,他们终于从德州市宁津县买到一台移动式烘干机,这是能找到的唯一一台烘干设备现货。同时,他们还预订了2台烘干机。
当天夜里9点多,设备运到王滨家庭农场后,两人连夜组织组装、启动烘干。乐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荣森说,街道及时协调电力部门重新为烘干机布线、检修线路,保障烘干机的运行。
“前两天,马广东冒着雨把十几亩地的玉米粒拉到了家庭农场。怎么办?再不烘干,他家这些玉米就烂了。咱能眼看着粮食烂掉吗?粮食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刘一飞说,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尽最大努力,不能眼瞅着粮食烂掉。
烘干机从开工到现在一直没停过,刘一飞和王振还有1名工人,累了就倒班睡一会儿,睡醒了接着干。由于长时间接触潮湿的玉米,他们的双手、双眼已红肿多日。
帮别人收玉米,自家的玉米没有及时收获,会造成损失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一飞解释,玉米的抢收进度还要与后期的烘干、晾晒等工作统一协调,像他们这样的种粮大户,如果收上来的玉米得不到及时烘干晾晒,造成的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