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在八百里沂蒙创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将这一磅礴宣言贯彻到底,一篇篇社论和文章,就是打击敌人的一发发炮弹,578位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大众红”,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史诗级篇章。正如大众日报首任总编辑匡亚明在创刊七周年时所说:“大众日报的历史和山东人民抗战史分不开,它是山东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也是山东人民艰苦抗战的缩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大众报人而言,既是庄严的时代使命,也是对自身光荣历史与办报初心的回望与传承。8月6日起,大众日报推出“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系列报道,讲述一张报纸的抗战,也讲述一张报纸记载的抗战,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1941年9月12日,德国友人汉斯·希伯和夫人秋迪·卢森堡在新四军的护送下,由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到达山东临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地。《大众日报》刊发了消息,“在抗战后,外国记者来鲁南,还是以希伯先生为第一人。”
汉斯·希伯,是德国共产党员,也是一名记者。他多次来到中国,实地考察中国革命。七七事变后,希伯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为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抗击敌寇的真实情形,1938年春,希伯到达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会见。他还先后采访了周恩来、叶挺、项英、刘少奇、陈毅、粟裕、罗荣桓、朱瑞、黎玉等革命人物,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的情况。
一一五师主力作战频繁,多次到后方进行反“扫荡”,希伯夫妇在此十分不安全,于是一一五师把希伯夫妇转送到位于沂南侍郎宅村的中共山东分局机关。1941年10月10日,《大众日报》刊登了欢迎希伯茶会的特写,16日又刊登了欢迎希伯座谈会的通讯。特写中写道,欢迎会场布置得美丽大方,门前用英语写着“欢迎我们的国际友人希伯同志!”“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大众日报刊发《欢迎国际友人——希伯》。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讲话中表示希伯来到根据地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他是为全世界被压迫者英勇奋斗的国际战士;二、他是我们千万个国际友人之一;三、我们的抗战事业还存在许多缺点,他将帮助我们纠正,并作正义的宣传。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山东工作的国际性,我们要以真实的材料帮助他完成在山东的任务。
在山东根据地70余天,希伯换上八路军军服、佩带短枪,作了大量采访。他采访了朱瑞、罗荣桓、黎玉和陈光等山东分局及一一五师的领导同志,采访了许多战士和当地农民,还采访了一些日本战俘。他撰写了通讯《在日本占领区的旅行》和长篇报告《八路军在山东》《为收复山东而斗争》,还修改了在苏北时起草的书稿。其间,他两次来到大众日报社参观访问,到报社电台听英语广播。
11月初,日军纠集5万余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空前规模的残酷大“扫荡”。希伯随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机关等开始转战,他婉言谢绝了山东分局提出让他们夫妇提前回上海的建议,他说:“让秋迪先回去,我同意,而我决不离开山东。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记者是从来不畏惧枪炮子弹的,让我留下吧!”没想到,这是希伯和夫人秋迪的诀别。秋迪回上海后,把希伯的作品发往国外,由此世界才了解了山东敌后抗日的第一手情况,这是山东根据地最早的对外传播。
11月4日,罗荣桓亲自指挥了“留田突围”。刚刚冲出包围,希伯马上采访了一一五师师长陈光,并在一一五师的《战士报》上发表了《无声的战斗》,这是希伯生前最后的作品。此时,一一五师相关领导再劝希伯离开,希伯说:“现在正是最需要我奋斗的时刻,我要和你们在一起!”
11月29日晚,希伯与所在的山东省战工会机关等部在沂南、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五道沟下的獾子沟附近与敌人遭遇,这便是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大青山突围。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将八路军一个连紧紧包围起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希伯同战士们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不幸身受重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4岁。战斗结束后,在清理战场时,战士们发现了希伯弹痕累累的遗体。山东军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希伯的遗体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
1944年,抗日山上正在修建的希伯纪念碑。
希伯是大青山烈士群体中的一员,人民没有忘记他。希伯牺牲后,《大众日报》多次刊登纪念文章,称他为我们的同志。1942年7月7日,《大众日报》发表凌青的文章《悼中国人民之友希伯同志》,1943年12月1日发表社论《纪念国际战友——希伯同志》和《希伯同志传略》。1944年7月7日,筹备一年之久的抗日山烈士陵园(位于今江苏省)落成,滨海军民在此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公祭。从烈士纪念碑向上有一个小小的广场,正中矗立着圆锥形的“国际友人希伯同志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中文铭刻着“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
汉斯·希伯是一个欧洲人,却倒在了中国的抗日战场上;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走向生命的终点。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的外国友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军军装,亲手拿起枪来同法西斯侵略者战斗牺牲的欧洲人,汉斯·希伯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