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锐评|形式主义“八种定式”,怎么破?
来源:长安观察  日期:2024年07月09日

基层工作常常为各种形式主义困扰,日前,有媒体梳理概括了当前基层时常遭遇的“八种定式”,点出了藏身其中的形式主义新变种、新动向,引发广泛关注。

工作越往基层延伸,干部抓落实的情况就越多样、越复杂,也越需要轻装上阵施展拳脚的工作氛围。近年来,从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到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再到文件“十不发”、会议“八不开”……中央及各地持续整治“四风”,也取得了相当成效。但老话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观念里,还是存在着作风不正不实的问题,存在着强大的行为惯性。下达任务习惯层层加码、召开会议习惯层层传达、调研督导习惯蜻蜓点水、追责问责习惯从严从重……种种“习惯”念歪了“减负”的经,也让一些基层干部越干越累,颇为迷茫。

形式主义的特点是“虚”,消除形式主义,关键就要求“实”。从管理科学上讲,对基层工作进行一定量化考核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考核的指标是单纯看表象、唯数字,很容易让人产生“对上负责”的心理,“针对性留痕”“技术性报数”等形式主义自然会多起来。对此,从顶层设计出发,科学确定绩效评估方式十分重要,比如,出台某项考核指标前,到基层多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将一个地区的既往基础和现实状况摸清楚;再如,在考核评价干部时,多看为群众解决了哪些实际困难,把“群众满意”作为考核评价的“金标准”……只有考核的“指挥棒”从实际出发,务实之风才能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干部干事创业的行为习惯。

需要看到,形式主义者,大多并非不知形式主义之害,本质上还是个人功利主义作祟。也正因此,形式主义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影响一群、带坏一片。对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善于发现、及时纠正,更要对那些危害严重、屡教不改的行为进行通报、形成震慑。“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与“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并举,才能把严的标准立起来,把实的作风树起来。

凡天下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持之以恒优化考核制度,打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社会发展向上向前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 高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