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6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总结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基本构建起了部门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体系。2023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陆海统筹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启动野外长期调查监测样地建设,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136个县域,涵盖森林、草地、海洋、湿地、水体、农田和城乡7种样地类型的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体系,布设样地527个。
这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济南佛慧山发现全球新纪录蜗牛物种,并以发现地命名,长岛首次发现了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泰山发现鸟类新记录种——黑喉鸫,枣庄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介绍,山东省已连续七年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联动机制。2023年,联同自然资源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250余名,立案查处生态环境问题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