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念好精打细算节水经
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2024年03月22日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一个“精打细算”,一个“从严从细”,表征着所倡导的用水管水哲学。近日,我国出台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既涉及用水规划、计量统计,又涉及节水奖惩、监督考核,就是这一哲学的体现和运用。

  水,支撑着经济社会的运行,发展经济要用水,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吃饭过日子更离不开水。然而,水就这么多,不能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从这个角度讲,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发展空间,谁水资源利用得好、效率高,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用水管水,必须念好“节水经”,精打细算,从严从细,绝不能浪费水。做好这一点,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山东而言,更为重要。

  图①:3月21日,邹平市明集镇牛官村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利用指针式节水喷灌机进行春季灌溉。(□通讯员 董乃德 报道) 图②:21日,济南市天气晴朗,大明湖碧波荡漾,吸引游人前来游览。(□新华社发) 图③:21日,青岛弘德小学,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向学生们演示“污染物絮凝沉淀”小实验。(□记者 张晓帆 通讯员 张鹰 报道)

  山东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15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6,仅为世界的1/24,却要养活1亿人口,生产占全国总产量8.1%的粮食,托举全国第三的经济总量。从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不难看出,山东也有着精打细算用水、从严从细管水的迫切需求。

  精打细算,用水时事先就要在脑子里打打算盘,合计合计,水该怎么用?优先给谁用?怎样用才能让每一滴水产生最大效能?把这些问题想透彻,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时候,水的浪费,是脑子里没有那根“精算”的弦,或抱有寅吃卯粮的心态。因此,在用水时,我们要有“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的意识,以水定需,精打细算。具体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就是要养成“精算”用水的行为习惯。只要更多人做到这点,就能省出水的“大账”,而省出来的水,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从严从细,管水时就要更严一些,更细一些。节水,从观念到行动,中间少不了制度。没有制度的介入,没有法律的约束,节水的理念难以深入人心,节水的行为难以固化为习惯。拿企业生产来说,倘若没有刚性约束,总有一些企业表面一套,背后我行我素,不会主动从粗放用水转向节约集约用水。从严从细,就要建立管水制度,实施管水制度,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也只有这样,人们节水的意识才更强,行动才更加自觉。

  总之,从长远看,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换来的将是水资源承载空间更大的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的山东。


责任编辑: 周宗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