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向绿而行,先行先试
来源:半岛政前方  日期:2023年09月29日

“未来的双碳市场,一定是个万亿级的蓝海,而不是企业的成本”“如何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减碳和自己有关,推行碳账户是个好办法”“在利用地热供暖上,青岛具备天时地利优势”……

  9月27日—29日举办的2023中国(青岛)绿色城市发展大会上,现场嘉宾金句不断,更让参展市民收获满满。

  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嘉宾们一起探讨中国目前阶段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在“宜居城市 绿色发展”主题展,青岛城市更新的成果沿着“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的主线,从历史城区、重点低效片区、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智能建造、绿色建材、绿色出行等8大专业展区,零碳城市、节能降耗的最前沿科技成果一览无余,商机和合作在一次次擦出火花的沟通里产生。

  绿色城市发展大会,为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什么,为绿色发展带来了什么,又有哪些美好的愿景?

  可以是一个经验,可复制借鉴;可以是一项科技,可转化可生利;可以是一粒种子,可孵化可落地……这既是一个交流互鉴的窗口,又是一个高端合作的平台。在这里,人们看到了双碳发展的万千可能。

  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征途中,先行先试的青岛坚持向绿而行,不断开拓新局面,向全国输出“青岛经验”。

  1 智慧碰撞,良机迸发

  绿色城市发展大会,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多个平行论坛围绕“好房子·好社区”、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城市清洁能源供给等领域,邀请国内建筑科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探讨绿色发展前沿问题,分享绿色发展成就,推广青岛经验。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一级巡视员倪江波从多层面多维度介绍了推动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的重要性。他认为,推进城乡建设领域双碳,是好房子、完整社区、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建设领域推进双碳工作,主要办两件事: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和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韩继红介绍,经历了1.0版本的“有没有”、2.0的“多不多”和3.0的“好不好”,国家标准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将迎来4.0时代。新建筑即将进入全民绿,将从“好”走向“优”,将会更加体现人本化,也将更加低碳化,还将向数字化转变,实现智慧化管理。

  关于建筑如何节能,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副主任魏庆芃的观点独树一帜。他说,青岛历来都是“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谁说我们的光伏发电不能是红瓦呢?如果能把红瓦也变成光伏发电,青岛利用建筑、社区、车棚甚至近海海面等外表面,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就能大幅降低建筑用电过程中的碳排放。

  而在各类专业展区,智能、绿色元素比比皆是。比如有一架智能造楼机“本领强大”,它运用了130吨的贝雷梁,可以达到千吨的提升效果;智能折叠天幕雨雪天气仍然可以开展作业;此外,它还配备有智能AI喷淋、智能凿毛等更多高科技,提高建筑效率。

大会上的智能机器人吸引市民驻足拍照。

  2 先行先试,青岛经验

  当众多业内大咖齐聚青岛,共话绿色城市和双碳发展的未来时,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是青岛呢?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和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将“绿色发展”和“智能建造”等理念贯穿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系统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正在集中展示的“宜居城市 绿色发展”主题展,从历史城市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行动、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拆违治乱和河道治理等十个方面,全面呈现了青岛绿色城市建设的成果。

  比如,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方面,围绕建筑修缮、环境整治、道路提升、设施配套、景观塑造、功能完善等“绣花”功夫,完成157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包括已征收房屋修缮32万平方米、中山路建筑立面修缮15万平方米、协同区域改造46万平方米和老旧小区改造64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整治提升46条;建成10个停车场、7个街心公园广场。

  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方面,三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108个;城中村新启动改造项目69个,同步推进续建项目58个。截至目前,已实施791个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已新启动项目48个,续建项目23个实现回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向老旧街区拓展、城中村改造向宜居宜业蝶变,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107万平方米,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24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1785万平方米,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建设113万平方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9793万吨,采购绿色建材47.14亿元。

  2023年9月7日,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工作终期评估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青岛市已全面完成了试点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试点目标,并通过科学系统的“1+5+1”评估指标体系,从碳排放、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街区、绿色城区、绿色乡村和绿色金融七个维度,形成了八个方面向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市民正在参观3号展馆。

  3 绿色低碳,赛道领跑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在城市、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责任在城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系统思维谋划布局绿色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绿色转型。

  今年2月,青岛市印发《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细化明确青岛深入实施“强龙头”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年度推进目标,推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部署中赋予青岛的重点任务攻坚突破、落地落实。

  《工作任务》明确了2023年青岛十大领域攻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的具体任务。

  拓展绿色生态,打造宜居环境。协调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决定城市发展形态的关键问题,是城市发展质量成熟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是一个全新的赛道,青岛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未来继续领跑。

  4 服务生活,未来已来

  绿色城市建设,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保障。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市积极打造绿色金融、绿色建造、绿色生活、绿色生态四位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合理布局居住生活空间,鼓励大开间、小进深,打造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以便居者后期能改造再利用。”正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一级巡视员倪江波在大会发言,通过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和社区,全面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将建筑碳排放控制纳入城市更新行动,建设“一站式”生活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低碳生活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绿色城市建设,首先会从绿色社区建设、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等环节入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升级需求。城市老旧城区、老旧住宅区、老旧街区的改造等,即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绿色城市建设带来的全新的产业链条,上下游涵盖了评估、绿色设计、维护、绿色施工等多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通过节能工程改造,以及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生态营造技术的采用等方式,提高社区生活设施的便捷性、保障性、适配性,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向绿而行,引领未来。


责任编辑: 周宗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