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看完这个,你再决定要不要抢盐!
来源:潍坊高新  日期:2023年08月25日
2023年8月24日的抢盐潮,你说我传的场面简直是12年前抢盐风波的翻版。

关于“盐”的信息经过了权威信息与小道消息的博弈,迅速划上了句号。与历次抢购事件相比,此次抢盐风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缺盐!不差盐!信息,成为这场博弈的关键。

 # 抢盐“信息流” #

01

少数市民听到“风声”开始少量购盐

02

一些市民听到信息后开始网上求证

03

将信将疑向亲戚传播“缺货”信息

04

超市购物时碰到别人购买,顺便购买

05

 有人专程来买

06

有人较大量购买

07

货架空了、网店缺货、直播间带货,造成缺盐视觉和心理恐慌

08

传播真实缺盐信息

09

政府相关部门发声并加紧调度供货,并通过新闻告诉民众“不缺盐”

10

超市货架上的盐迅速增多

11

民众看到各种不缺盐的信息和未见空的货架,逐渐停止抢购

12

抢盐风波平息

回顾一下,此次食盐抢购并不是第一次。我们抢购过板蓝根、消毒液、口罩……每次都有一个来势汹汹的由头,这次,是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导致的未知影响。

老百姓谈“核”色变,只知道日本离我们很近。

于是,老婆告诉老公、邻居告诉邻居、同事告诉同事。

“是不是真的?”“管他呢,买了再说”。铺天盖地的信息传过来,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人就被淹了。

借着现代通讯手段,人言无比强大。

本来满当当的货架子上,食盐一袋袋地减少着。

图片
信的人开始越来越多,怀疑的人变得将信将疑。“我要不要买?为什么这么多人买?”
人聚集起来了,看热闹的变成了当事人,围观的变成参与的。
这下子,盐真要荒了么?这下子,货架子真空了。
终于,“盐没了”———在人们的自我暗示和集体暗示之后,变成眼中的“事实”了。
幸运的是,信息开始自我拯救。
就在抢盐风波初现端倪之时,政府和权威媒体也携信息流而来。
而且提供的都是最直接、最有效果、最能安定人心的消息。
图片
“中盐集团:食盐储备供应充足 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原盐生产基地,原盐产能300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30%。年产2600万吨左右,其中海盐1600万吨,井矿盐1000万吨”……
和“盐荒”的信息反着来,“不差盐”的信息同样强大,充斥在各种媒体上,把“一边倒”的认知往回拽。
政府、企业的动作够快,货架子上的盐渐渐多了,供应流只是短时间内断了一下就又重新接上。
“不缺盐了。”“超市的盐足够了。”
不缺盐,还抢什么呢?
就这样,一场风波,来得快,去得也挺快。
图片
 # 而有“信”#

风波过去了,留下的是什么?

“盐”而有“信”。信息的“信”。

信息社会,所有人都是信息源,都是“把关者”。幸运的是,咋呼的人少了,思考的人多了,往前窜的脚步里,大多数人停住了冲动。

盲动源于盲目,所幸我们已经脱离了“被掌控”的状态,变得主动起来。

“盐”而有“信”,信誉的“信”。

这一场信息战,考验的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商业供应链等保卫信誉的能力。政府部门除了发布稳定民心的权威信息外,选择一边不断补货用事实说明我们“不差盐”、一边用科学解读我们有能力保障老百姓的用盐安全。这比告诉老百姓“别抢了”要强大得多。

 “盐”而有“信”,公信力的“信”。

媒体的公信力在这一次事件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利用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发出自身声音的同时,再一次证明了“媒体”的公共价值。

流言止到“智”者,“盐”而有“信”,一个新的时代,已来。

核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赶紧扫码答题

一起来学习吧~

▼▼▼

图片


编辑: 周锦江 责任编辑: 马汶君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