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8月24日,历史会记住今天!
来源:潍坊高新  日期:2023年08月24日

图片

图片

刚刚,海关总署发布重磅公告:
今起,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今天,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公告称,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图片


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

进行放射性污染评估,强化监管


8月24日,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记者提问。

该负责人表示,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于8月24日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此举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海关总署将持续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况,视情动态调整有关监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民健康、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


图片




图片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县,航拍东京电力控股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核废水的设施。图/视觉中国


两年多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质疑。日方迄未解决国际社会关于核污染水净化装置长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数据真实准确性、排海监测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关切。中方等利益攸关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当、不合理、不必要。


2023年将排出3万多吨


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在每吨核污染水中加入约1200吨海水进行稀释,在确认浓度降低到所谓的“预想标准”后,正式开始核污染水排放。

按计划,2023年内总共将分4次排出3.12万吨核污染水,首批计划排出约7800吨,将从8月24日连续排放17天。

东电和日本环境省等部门称,他们会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海域设置检测设备,一旦出现放射线数据异常、震度5弱(约为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以及海啸等情况,将暂停排放。

图片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县,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池。图/视觉中国
日本《每日新闻》预计,要把这些核污染水全部排完,预计会花费30到40年的时间。

生态环境部发声


8月2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就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答记者问。


问:今天,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您怎么看?我国在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方面有哪些针对性安排?


答:日本政府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我们敦促日方倾听国际社会声音,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接受严格国际监督。


中国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部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后续,中国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切实维护我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从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使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到如今已过去12年。事发之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水为反应堆降温,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如今,日本积存的核污染水已超过130万吨,而且还在以每天超100吨的速度增加,预计未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如果核污染水一直增加,排海将会一直持续。
日本政府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引来日本国内渔业团体、太平洋沿岸地区、南太平洋岛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
尽管多方反对,日本仍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核污染水排海,带来哪些影响?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日本执意排海

如何保证涉日食品安全?

当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引起中国消费者对自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担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就已经开始对日本福岛县等可能遭受核污染影响的日本进口食品进行入境管理。201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进口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

公告要求加强检测这些地区生产的其他输华食品农产品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对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输华食品农产品一并予以监测和风险分析,严防受放射性污染食品农产品进口。

同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对地区范围有更加严格的规定,除上述地区外,还禁止从日本宫城县、山形县、新潟县、长野县、山梨县、埼玉县、东京都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

同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调整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的通知》要求:自通知下发之日(2011年6月14日)起,允许日本山梨、山形2个县2011年5月22日后生产的符合我国要求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进口。

今年7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

10个县(都)包括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埼玉县、东京都、千叶县。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如果消费者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责任编辑: 马汶君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