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生活不能自理的
残障人士
一个是起早贪黑的
环卫工人
他们看似毫不不相干的经历
却因为住在同一个小区
产生了交集
是什么原因让两个人亲如兄弟?面对坎坷命运和生活艰辛,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相伴25年的风雨路上不离不弃呢?
7月12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强文兵、薛明山执导的人物纪录片《我的邻家兄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道德观察》栏目中和观众见面,央视频同步直播。
该片拍摄背景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十笏园社区居民崔小国照顾小区内残疾邻居陈胜华长达25年的感人事迹。崔小国今年57岁,是十笏园社区的环卫工人。陈胜华今年63岁,由于幼年从高处跌落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二人孩提时代都生活在潍坊郊区的农村,由于陈胜华身体有残疾,导致上学比较晚,就这样和崔小国成了小学同学。每天陈胜华坐着木板做的推车上学,崔小国和其他同学也经常帮助他。小学毕业后,崔小国回家务农,后来出去打工,陈胜华由于行动不便,只能待在家里,以修表和配钥匙为生,两人再也没有了联系。就这样一晃过去了十多年,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崔小国搬进了十笏园社区居住,并在社区内当了一名环卫工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崔小国在清扫街道时候发现陈胜华也居住在这个小区。了解到陈胜华由于家中亲属距离较远,不便照顾的情况,崔小国就义务担负起照顾陈胜华的任务。利用每天休息的时间,帮助陈胜华打扫卫生,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对于毫无血缘关系的崔小国和陈胜华来说,崔小国却从来没有感到厌烦。陈胜华脾气不好,有时也对崔小国发火,崔小国总是乐呵呵,从来不把陈胜华的话当回事。面对央视导演的提问,崔小国笑着说:“他发脾气我不生气,说说就过去了,从来没想过不管他,我不管他,他怎么生活呢?”“这么多年也没有感觉累,就觉得照顾他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我就应该这样做。”2016年崔小国的老母亲摔倒住院了,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崔小国也是一早起来先照顾完陈胜华后,才去医院接弟弟的班照顾母亲。
帮助陈胜华重拾生活的信心,崔小国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他经常推着轮椅带陈胜华出去散心;陈胜华不舒服了,崔小国带他及时看病。现如今,陈胜华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他说:“当年医生说我这种情况只能活45-50岁,如今我多活了有20年了,我能多活这么大岁数都得感谢崔小国的悉心照顾。”
时光荏苒,25年的光阴过去,崔小国和陈胜华之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帮扶,成为了邻家兄弟。崔小国当年32岁,如今已经57岁。对于未来,崔小国也有自己的打算,“将来我岁数大了,我就让我女儿多来看看他,我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
2022年,崔小国入选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公示名单,他的事迹也影响了社区及周边地区的市民,街道和社区掀起了一系列向好人学习、增进邻里关系的文明志愿活动。导演强文兵、薛明山介绍说:《我的邻家兄弟》拍摄期间,摄制组人员全程跟拍崔小国一天的活动,充分体会到崔小国照顾陈胜华的不容易,25年的坚守实在难能可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道德观察》节目是全国唯一一档道德类日播节目,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摄制组拍摄期间,导演下沉到一线调研,把镜头对准基层,记录人物事迹,旨在弘扬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