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六千年前做的壶
到今天还是“油光水滑”的
能储水可加热
妥妥的史前“养生壶”
放到现在,也可凭借颜值出圈
大家公认的“萌宠”
(PS:人家主要还是用来温酒的啦)



似狗非狗,似猪非猪
正面看
圆圆的脑袋,饱满的颧骨
微微拱起的猪鼻
微张的嘴巴,仿佛在“尖叫”
耳朵穿有小孔

侧面看
鼓鼓的肚子似鸡
背上有个弧形提手
还有四条短促稳当的腿
微微上翘的短尾巴

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
既能储水,也可加热
可谓是古早“养生壶”

因既不是猪,也不是狗
严谨得名“红陶兽形壶”
1959年出土于泰安大汶口遗址
通高21.8厘米,通长22.3厘米
体宽14.5厘米,足高7.9-8.4厘米

造型突破写实
融入自由创作的灵魂
集实用与仿生艺术于一身
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型
不愧是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

只需三步,即可轻松掌握它的用法
①从尾巴根部的筒形孔注水或酒
②给注满水或酒的壶体加热
③抓起背部的弧形提手倾斜,使液体通过小猪嘴巴流出

实足陶鬶(guī)?兽形壶?
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狗形陶鬶

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狗形陶鬶(guī)
侧面望去
像是一条正在仰头长吠的猎狗
造型生动形象逼真
也是饮器
和红陶兽形壶简直是“双胞胎”
足证中国“狗驯养史”之久远

山东细犬又叫山东猎犬,图源网络
狗形陶鬶与山东细犬形象相似
晋代傅玄《走狗赋》这样形容
“盖轻迅者莫如鹰,猛捷者莫如虎
惟良犬之禀性,兼二俊之劲武”
可见,良犬既像鹰一样轻迅敏锐
也像虎一样勇猛果敢

双鋬白陶鬶
陶鬶是大汶口文化典型的饮器
有红陶、灰陶、白陶、黑陶等等
只有极少数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
才能使用白陶鬶
比如,我们的老朋友双鋬(pàn)白陶鬶(guī)

红陶兽形壶质地为夹砂红陶
配以磨光工艺
整器涂红色陶衣
通体光润亮泽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主要的品种

红陶鬶,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藏
一般原料是黏土
掺入沙粒和蚌壳粉后
会更加耐火、耐用
既能煮水又能温酒
大约在900至1000℃敞窑烧制
高温之下黏土中所含的铁元素
被氧化呈现红色

看那憨态可掬的摸样
其原型极可能是家猪
在当时,猪可是财富的象征
1959年
在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的133座墓葬中
有43座墓出土了96个猪头
最多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14个猪头
这只红陶兽形壶的出现
是大汶口文化家畜饲养业
和制陶业高度发达的体现

2025年7月14日,参观者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内观看先民生活场景复原模型。新华社
作为龙山文化的“老祖宗”
大汶口文化贫富开始分化
这一文化的出现
把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历史发展轴线
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有力实证
